文档介绍:敬老院活动心得
敬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一直是团员志愿者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和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公德意识,了解老人生活的同时带给他们欢乐。在四月二十四日清晨,武科大志愿者组成服务小队前往首义路的敬老院。 清晨七点在校门口集合,带着我们买的白菜,肉以及饺子皮,乘公交车出发。,经过将近一个小时我们到了目的地,还没等休息,队员们分成两组。女生和小部分男生直接奔进厨房,因为今天的主要任务是给这里的老人包饺子。准备工作在院长的指导下有序地一步步地完成,接下来就是包饺子了。因为来自不同的地方,所以包的饺子各不相同,有的同学不会做,但是他们认真地一边学一边包,同学们都在很用心做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任务完成。这时本该离开,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站在那,等饺子下锅,煮熟了,捞出来,大家相视一笑,开心地离开。我想那时每个人都在猜想会是哪位老人吃到自己包的饺子,脑子里出现老人吃到我们包的饺子时嘴角浮现的那一丝微笑,我们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另一组同学则去每位老人住的房间,看看老人有什么东西需要帮忙或修理,给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不远处的小院子里,一场由其他学校志愿者排演的话剧正在上演,他们没有化妆,没有换衣服,没有完善的剧本,也没有专业的表演,但志愿者的全心表演还是赢得了老人们阵阵掌声,最后所有的志愿者为老人们献上一首老歌,将气氛带到高潮。
在活动圆满完成之后,回顾整个活动过程,我们感慨良多。尊老敬老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然而,在这个物质愈加丰富的时代里,中年一代的人们日益繁忙,无暇顾及身边的父母,所以,现代的社会里有了很多内心孤独无依的老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就非常有义务来担当起这个责任,继续发扬这绵延千年的传统美德。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一份努力给老人带去关爱,欢乐和温暖,树立榜样,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培养和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对此我们感到很光荣。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传递爱的接力棒,给老人们带去物质的支持和精神的关怀,引起社会各界对老年人群体的更多关怀。, 第二篇:敬老院活动心得敬老院活动心得 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我总觉得缺少一点什么,我们总是呆在风平浪静的象牙塔做着天真的事。应学校的要求,同时也为了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我和几位同学筹划着去敬老院一趟,给他们带去温暖。 二月十二号的阳光格外明媚,仿佛为了是再增添温暖。我大步走在去敬老院的路上,心情颇为激动。迈着欢快的步伐来到了张渚敬老院。 静溢、和祥,这是我对院里的第一印象,不大的院子里有五六位老人在晒太阳,仿佛我们的到来带来了热闹。原先安静的老人像充了电一样。抬起头来,露出微笑。 我们给老人们买了各类水果、面包、麦片,每个人手里都拎满了东西。我们放下手中的东西,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整个大院里除了同学们的干劲还有老人和工作人员的欢声笑语,溢满温馨好似春花开满园。
在给老人带来温暖的同时,我感悟到了许多。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通过志愿服务,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这些都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一辈的孤独、我们的幸福和自私。虽然我们满头大汗,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的。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 作为当代大学生,每天所面对的不仅仅只是课堂与知识,而应当有较多的接触社会实践。此次活动不仅给敬老院里因各种问题而失去家庭温暖的老人送去了温暖,也锻炼了自己。看着老人那落寞的眼神,那被岁月摧折的脊背,那被时光的车轮碾过留下岁月痕迹的脸庞,都激发了我们爱心。作为青年的我们把自己当作老人们的亲孙子,与老人闲话家常,为老人们捏肩捶腿,尽自己的“孙辈”之孝。从此次敬老院的活动中感到了不一样的人群,不一样的人生,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重要性。望着那群因不幸而走到一起的老人们,那群因孤独而相伴终老的老人们,我们心中都有一个希冀,希望我们能为老人带去一丝温暖,希望老人能够幸福的安度晚年。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些老人缺的不是物质上的资源,而是内心精神上的陪伴。他们要求的并不多,只是希望我们这些子女能够经常去看看他们,和他们聊天让他们感觉不再孤单。但是仅靠我们的微薄之力是肯定不能解决社会上所有需要关心的事情,所以我们希望并呼吁社会各界人士伸出双手,奉献爱心,让老人们不再感到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