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教学要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及其意义
·共产主义社会及其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立足于现实的实践
·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经济全球化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
·澄清几种对共产主义的错误认识
教学提示
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展望。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学地批判和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作出的。
从历史上看,人们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往往起因于对现实问题的感受和看法。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马克思恩格斯在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又是共产主义社会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
适应高度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废除私有制,实行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相适应,共产主义社会将按照自然资源的情况和社会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管理。
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将最终实现人类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到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将会消亡。
到共产主义社会,国家也将消亡,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军队、警察、监狱等将失去作用。
到共产主义社会,战争也不复存在。
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与农业的差别、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三大差别”必然归于消失。
共产主义社会不仅社会是和谐的,而且社会与自然之间也达成了和谐。
(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