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文言文实词解释的七种方法
系列资料
1
整理课件
一、借助前后语境
如《韩非子》里的一段文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无怪矣?”
这段文字中的“素”“缁”是什么意思?如果能够根据下文“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就不难判断,“素”就是下文所说的“白”,“缁”就是下文所说的“黑”。
2
整理课件
二、借助对称结构
利用文言文整齐对称的结构特点,来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如“追亡逐北”的“北”是什么意思?只要我们注意到了“追”“逐”同义,而且它们处于相同的语法位置,那么我们也可以推断,因为“亡”和“北”也处于相同的语法位置,所以它们可能语义相同或相近,因此将“北”理解为名词,意思是“败北的人,逃跑的人”。
3
整理课件
三、借助语法规律
如课文《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乘奔御风”是动宾+动宾的短语,其中的“风”是名词,前面的“奔”也应该是名词。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课本为什么不把“奔”解释为“飞奔”而要解释为“飞奔的马”了。同样,这篇课文后面还有“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其中“素湍”与“绿潭”并列,我们可以根据“潭”推断其对应的“湍”应该是名词,由表示一种颜色的“绿”字推断其对应的“素”字也应该是表示一种颜色。从而理解“素湍”为什么解释为“白色的急流”了。
4
整理课件
四、借助相邻字词
现代汉语如“土地”“房屋”一类的由两个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字组成双音节词的现象非常普遍。其实,现代汉语是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上述现象在文言文中也一样存在,因此通过相邻字来解释文言实词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如“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一句中的“秩”,可根据相邻的“俸”推断是“官吏的俸禄”的意思。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借助其他方法验证才可靠,否则可能出错。如上句“秩”可借助字形,“秩”的偏旁是“禾”,与粮食有关,而我们知道古代官员的俸禄可以折算为粮食的数量。根据字形可以推断“秩”是“俸禄”的意思。
5
整理课件
五、借助现代汉语
文言实词不少词义仍保留在现代汉语的一些常用词语中,借助这些词语中已知语素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推断文言实词的词义。如《陈太丘与友期》一课中“期行”的意思,借助现代汉语中的成语“不期而遇”,可以推断这个“期”是“约定日期”的意思,“期行”就是“相约出行”的意思。这篇课文“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一句中,“引”和“顾”是什么意思?借助现代汉语“引体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