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荷塘月色.doc

格式:doc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荷塘月色.doc

上传人:875845154 2016/7/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荷塘月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http://wenku./view/3771f3 《荷塘月色》的探究式教学处理作者:武汉六中语文教研组张涓|时间:2005-9-15 11:40:12 来源:会员原创人气:1327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篇文章,我听过许多老师讲过公开课。可以说,几乎每个老师的讲法都不一样——有的着重于品味语言;有的偏向于体会作者的感情……听得越多,便越觉得这篇课文不好讲,尤其是要讲出这篇文章的精妙之所在,真是难上加难。一篇文章的学****不可能种种能力面面俱到,只能突出其中一两个能力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突出重点, “小切口,深挖掘”。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语言运用的理解。语言文字可以表现多种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摄影美……如何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到这些美呢?选取什么样的切口呢?我陷入了深思。一段《神秘园》中的音乐飘了过来。是的,美妙的音乐能给人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其实,美丽的文字也有这样的审美功效。艺术是相通的。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引导学生动用他们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感觉、凭借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来体会这篇文章的美。在讲文章的第四、五自然段的时候,我发动学生动用所有的感官来欣赏这两段文字,然后问他们:“在这两段文字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同学们读着、讨论,教室里非常热闹。把这种浓厚的学****气氛推向高潮的,还是关于第六自然段的讨论。我先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让你用一种艺术形式来表现第六自然的内容,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是画?是音乐?是舞蹈?还是别的? ”大家的回答比较一致,都认为应选择一幅画来表现这段文字所传达的内容。我的下一个问题接着来了:“绘画有很多种类,按照表现技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画和水墨画等等。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会选择哪一种绘画技法来表现这段文字呢?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呢? ”“素描! ”一个声音很快地响起。“来,来,你说说看,为什么选素描呢? ”“因为素描画简洁。第六自然段描写的景物不多,就只有树和山,如果用别的画来表现,画面就会显得比较杂乱。”这个心直口快的孩子很自信地坐了下去。教室里忽然一片寂静。有的学生在点头,有的学生却皱着眉在摇头。一只手高高地举起来,是个秀气的女孩子。“老师,我觉得素描画不好。因为素描画的线条太硬,层次感、黑白对比都非常分明。但这段文字所表现的内容很朦胧,很含蓄。您看:树色阴阴象一团烟雾,远山也只是树梢上隐隐约约的一带远山,树与山的界线是不分明的。所以我觉得用素描画不好。”“那你认为用什么画比较好呢? ”“用水彩画吧!”她想了一会儿,“因为水彩画比较适合画景物,它能表现出景物朦胧、含蓄的美”。“不对!不对!”这个孩子的话音未落,另一个反对的声音响起来,我点点头,示意他发表他的观点。“水彩画的颜色太明丽,一般用来表现白天的景物。这段文字写的是晚上的景物,色彩哪有那么鲜艳? ”我又问: “你说说看,用什么种类的画表现要好一些呢? ”“我还没有想好。”他不好意思地搔搔头。“你学过画吗? ”我问。他摇头。“那你怎么知道这些的呢? ”“凭感觉! ”哦,感觉!好玄的词儿!这不正是语感吗? “好!班上有同学学过画吗?我们来听听‘专家’的意见,如何? ”一个男生很神气地站了起来,还故作姿态地清了清嗓子。大家都笑了。“我觉得用中国的水墨画比较好,水墨画色彩淡雅。在这幅画中,可主要选取黑墨,通过墨的深浅来表现远山近树的层次。水使墨荡开,使山与树的界线呈现出一种隐隐约约的状态。而且,中国的水墨画讲究一种‘留白’艺术。就是整幅画并不画满,而是适当地留取一定的空白,给欣赏者一定的想象空间。因此, 中国画最适合表现空灵、含蓄的意境。而未自清先生在这段文字中表现的淡淡忧伤与落寂,也就是‘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通过整个画面能很好地表现出来。教室里安静极了,接下来便是雷鸣般的掌声。讲得多好啊!我们的学生总会有让老师惊奇的潜质。我从他的一番话中知道了许多我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他们的回答让这节课更加精彩了。同学们都很赞同他的观点。因为他的话十分有说服力。上课,并不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汇聚了许多闪光点的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过程。我想,我应该把这节课记下来。《荷塘月色》的教学新思路作者:宝鸡理工学校职业文科组石玉宁时间:2006-11-7 8:28:12 来源: 会员原创人气:2175 前言《荷塘月色》历来是高(职)中教材里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情文并茂,情景交融,文笔细腻而构思别致,是中国“自话美术文的模范”。如此佳作,不能仅从字面欣赏,更需用心去感悟。我尝试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欣赏本文的“人格美”“景物美,情感美”把阅读任务变成休闲欣赏延伸于课外,课内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