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8-12-20 15:12: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生活,是中国老百姓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而小康社会,则是中国共产党苦苦奋斗、孜孜追求、一心想为老百姓创造的一种幸福社会。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20 世纪末,我,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为此, 党中央在十六大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基本任务和总体要求, 为我们描画了今后二十年的幸福生活, 这是全党的共同任务, 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特别是农村党员责任更是重大, 因为农村党员是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领头羊, 只有农民实现了全面小康, 全国人民才能算得上实现了全面小康。一、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指的是财产丰富、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状态。尽管这种社会理想从来没有实现过, 但在中国老百姓中却影响深远,成为普通百姓对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标。实际上, 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在旧社会, 人们对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理解就是吃饱穿暖住好房子, 根本不敢奢望上学读书干大事业。新社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小康标准越来越高, 万元户甚至十几万元户都不是什么新鲜事, 人们不仅追求物质上的享受, 更加注重文化和精神上的享受。而且由于经济发展在地域上的不平衡, 不同地区有不同地区的评判标准。因此党中央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不仅要让人们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还要享受丰富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不仅仅让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实现宽裕的小康目标, 还要让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也实现宽裕的小康目标; 不仅让城市居民过上小康生活,更要让广大农村群众也过上小康生活。这就是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小康社会,是由小平同志提出的。 1979 年,邓小平同志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方的时候说, 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低目标是实现小康社会。后来,小平同志又进一步说小康社会就是要在 20 世纪末,人均同志后来又提出了一个时间表, 说实现小康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 1980 年算起,用 10 年时间, 使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翻; 第二步再用10 年时间到 200 0 年再翻一翻,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800 美元, 进入小康社会,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 但是这个小康是很不宽裕的小康、在全衡的小康; 所以,下一步也就是第三步,从现在起再经过 50 年的发展, 达到中等发达。那个时候, 我们国家就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一种比现在的小康水平要高得多的宽裕型小康社会。上世纪末, 我们已经实现的小康社会有一个基本特征, 这就是低水平的小康社会。因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800 美元, 在世界上还处于中下收入水平。根据世界银行的分类标准,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500 多美元为低收入国家, 2000 美元为中等收入国家, 6000 美元以上为高收入还远的多。邓小平所提出小康社会目标, 重点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初步提高。这是符合中国当时经济社会现实的,也是符合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的。后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的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战略思考。在此基础上, 1997 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 提出从 21 世纪开始“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设想。十五大初步地把第三步战略部署具体化,提出 2010 年即“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 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 至建党一百年时, 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 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至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新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按照这个战略规划, 我们在本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后,将分 2010 年、 2020 年、 2050 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 2002 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又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报告, 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总体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旨是要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 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对此, 十六大不仅规定了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也规定了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建设, 以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