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5
文档名称:

中国现代文学 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5,228KB   页数:3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现代文学 ppt课件.ppt

上传人:1033951284 2021/10/21 文件大小:5.1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现代文学 ppt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现代文学 (1917——1949)
我虽然不曾在这个时代走过
但是,我依然感受到了
她的苦难和荣光
文学的主张一般和历史一样,当代人不写当代史
评价的观点与主张受到当代政治的影响,会产生种种的位移而导致不能科学实事求是的进行讨论和评价。
在特定的时间段出现什么事件、有什么人、有什么文学现象与流派。
对于那些过去的文学事件和人物及作品,贬低与抬高都不符合文学的本性,科学公正符合时代的发展历程,不应具有当代功利及不利于中华民族和社会时代的东西,更不可该有抹黑的评价观点,以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私利。
文学是社会的公众的,不是个人的。如果要是个人的,那就不会拿出来,既然要拿出来,那就是要试图给人看,试图影响人,因此既然是拿出来的东西,就不能说这是个人的私人品鉴,文学从来都是小众的观点,那是有钱有闲阶级和精英分子的论调——上智与下愚不移。
文学从来都是有目的的,她不会像某些提倡纯文学的人说的是向内延展探究,是单纯的心灵剖析展示,是个人世界的外在显露,是小众的。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属于上层建筑和精神文化领域,不是可以随人信手涂鸦的,她是社会的,是用来影响人和世界的,否则,也不会有人如此费心费力来为她做各种各样的解说。
对于评价的代差和色差,必须看是什么样的内核,在引导和试图影响,不能看得他说的很热闹,实质上很要命。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孔安国注:“兴,引譬连类。”朱熹注:“感发意志。”就是说诗是用比兴的方法抒发感情,使读者感情激动,从而影响读者的意志;
“观”:郑玄注:“观风俗之盛衰。”朱熹注:“考见得失”,就是说诗歌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因此通过诗歌可以帮助读者认识风俗的盛衰的政治的得失;
“群”:孔安国注:“群居相切磋。”朱熹注:“和而不流。”就是说诗可以帮助人沟通感情,互相切磋砥砺,提高修养;
“怨”:孔安国注:“怨刺上政。”变是说诗可以批评指责执政者为政之失,抒发对苛政的怨情。
传统的文学观念、文学社会责任、时代使命感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引言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追赶世界的脚步
人类社会发展,停摆和前进:从集体的人(氏族公社)到王和奴隶,原始公有制(氏族公社)私有制奴隶制(城邦国家)。
从罗马王城到罗马教廷,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人文人权爱有平等民主博爱,资产阶级站到世界的高点。
中国作为世界存在的一个部分,当世界前进了,你却没有同步,那个结果自然就是被甩和追赶。
明朝的辉煌和没落,清朝的自大和衰亡,不能与生产力同步发展的生产关系必然要受到生产力的冲击和调整,不能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也会被不断前进的意识形态冲击。最后也必然会赶上新的发展,文学属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领域,是时代和世界的必然产物,因之也必须要和世界同步。
第一节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大清帝国以失败结束了战争,从此大清帝国进入了风雨飘摇的多事之秋,几乎半个世纪过去, 1898年,中国的历史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生死存亡已经实实在在放在了东方大帝国的所有人的面前。在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上,中国的有识之士从多年来的准备,从国家上层开始进行一场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运动。中国文学和这个时代同步开始了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现代化努力。
社会现实: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等,在帝国主义炮舰政策下的变化
鸦片战争、清日战争后,一盘散沙、东亚病夫、昏睡的狮子
促发事件:胶州湾事件,马关条约,加速了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进程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文学是时代的产物
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一千三百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5月2日,由康有为、梁启超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上书被清政府拒绝,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康有为等人以“变法图强”为号召,在北京、上海等地发行报纸,宣传维新思想。严复、谭嗣同等人也在其他地方宣传维新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