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从文化意象的翻译谈等值翻译理论的局限性.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文化意象的翻译谈等值翻译理论的局限性.doc

上传人:酒酿小樱桃 2016/7/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文化意象的翻译谈等值翻译理论的局限性.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78 2006 年第 7期高校论坛 2006 年第 7期 79 做到两种语言的绝对对等。近代以来,无论是把翻译活动视为再创造的艺术学派,还是把翻译活动视为科学的语言学派,他们孜孜以样,兰花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被赋予优雅,高尚,脱俗的文象,形容一个人品德高尚时,但欧美人确对之无优美的联想。求的一直是译文与原文的一致性,即等值翻译。并且有的学者还把如此,由于兰花( orchid )一词源自希腊语 orchis( 睾丸) ,许多翻译对等量化,如把翻译对等分为三大部分:文体对等,社会文化对等和语言对等。尽管对翻译对等进行了切分,作者同时也认为[1] 雅男士在妇女面前不愿提及这个词,因此若把汉语中的称赞" 品质如兰花" 翻译成英文的"like orchid" ,恐怕会让人啼笑翻译中取得三方面完全对等的只有极少一部分,其他则是两个方面非。达到对等,而第三方面无法对等,也有相当一部分,只能求得一个例二:东风与西风方面的对等。甚至有时候一个方面的对等也只是近似对等。笔者对此观点持赞成态度,并从对等的一个层面--- 文化层面来论证等值由于东西方地理位置不同,对于风向的好恶取向也不同。汉诗词中多是对东风的褒扬,将其比作春风如明朝蓝茂有诗" 理论的局限性。 2 语言与文化破早梅,向暖一枝开" ;而英语诗歌则是对西风的褒扬居多, 对于英国人是暖风,是生命的催化剂,如雪莱经典名篇《西王佐良先生曾说过: " 不了解语言当中的文化,谁也无法掌握颂》,但西风对于中国人来说则是刺骨寒冷,反动消极。《语言" 。文化的经典定义是 1871 年由英》中有诗曰" 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寒雁南飞,晓来谁文化》一书中提出的: " 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 林醉,尽是离人泪" 台湾学者熊式一的译文如下"Gray are 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任何其 clouds in the sky and faded are the leaves on the ground./Bitter i west wind as the wildgeesefly fromthe north to the south./Howis it 遗传获得,它是由一个社团所共有的并具有象征性。语言是文化中 that inthe morning the white-frosted treesare dyed as red asa wine 最重要的象征系统。文化包含着语言并且也影响着语言,而语言则他的能力和习惯" 。现代文化人类学认为文化是由社会习得的而非 s the flushed face?/It must have been caused bythe tears of those who are 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存文化,交流文化和反映文 about the depart."[3] 在翻译中,译者出于等值的考虑,把西风化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3 文化意象与等值翻译然译为 west wind ,而没有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译为 east wind ,恐怕国人看到这首诗该纳闷了, west wind 怎么会 bitter 呢?由此可见意象是用具体的东西来表现抽象的东西。意象由三部分构成, 西风这个文化意象要做到等值翻译很难,故此则易失彼。第一部分为意象,它是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