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马哲试卷.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哲试卷.doc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12/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哲试卷.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湘潭大学2005年下学期2004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期末考试
试卷(A卷) 适用年级专业 2004级各专业
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试方式开卷考试成绩
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简答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及其相互关系。
怎样理解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什么是辨证的否定观?
简述人的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
辨析题(每题7分,共28分)
意识既是物质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
辨证矛盾就是前后不一致。
相对真理就是包含错误成分的真理。
人们可以自由选者某一社会形态。
材料题(共18分)
材料1
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社会制度中的任何变化,所有制关系中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不再适应的新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2
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摘自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3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性‘资’还是性‘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摘自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说明以上三则材料反映的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3分)
(2)根据材料1说明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什么?为什么?(5分)
(3)分析材料2,请说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及对生产力的影响作用。(5分)
(4)材料3提到的“判断的标准”实质是什么?确立这个“标准”的根本依据和重大意义又是什么?(5分)
四、(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思想的理论依据和重大意义。
2、一些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凡物必有合,……有合各有阴阳”。“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简要分析上述观点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方面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参考答案(A)
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答:时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在持续性方面的无限性,整个宇宙的持续性是无始无终的;时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有始有终的。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在广延性方面的无限性,整个物质世界的广延性是无边无际的;空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广延性或它所占有的空间位置都是有始有终的。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辨证统一的。一方面,无限包含着有限,无限由有限所构成。另一方面,有限包含着无限,体现着无限。每个有限的事物由于运动、转化的本性而使自身有限的界限不断被打破、被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