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
2
———————————————————————————————— 作者:
———————————————————————————————— 日期: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沈耘〔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高级教师〕
第一局部 关于教学设计
一、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性文件
2000年试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是目前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依据,另外2004年公布的?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也可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参考。
根据课程指导纲要,信息技术教材形成了一纲多本的状态。同时要提高信息技术专业素养也要进一步阅读专业书籍,并查找专业网站资源,加强学习。
二、如何进展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展具体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
(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 2〕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学情)
〔 3)教学目标(三维〕
( 4)教学重点和难点
( 5〕教学流程图
〔 6)教学过程〔资源、模式选择)
〔 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 8)评价标准
〔 9)板书设计
〔二)教学设计中的困惑
困惑一:不知教学设计每一项具体写些什么
困惑二:如何进展学前分析
3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困惑三:不知教学重点、难点该如何确定
困惑四:不知如何进展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三〕如何开展教学设计
〔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学科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依据;
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是教师进展教学的根底;
指导思想将影响教学目标确实定、教学方式的选择等;
这一局部也是依托、表达新课程理念的环节。
(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要分析本阶段内容在整体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节课在本节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生情况:学生的根底状况,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所选择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原因,(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
技术准备:包括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
( 3〕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的主语是学生
目标要表达出学生要掌握的技术内容
目标要表达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内容
目标要表达出对应课标中课程目标中的内容
目标要表达出能力层次(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
(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本节课的主要支撑局部(不宜很多〕
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篇幅和时间用于突出重点
4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难点 ——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局部〔不一定是重点〕
难点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篇幅和时间,设计一些环节用于突破难点,一节课不宜重难点过多,或没有重点。
( 5)教学流程示意
目的:使教学过程一目了然,表达出授课教师思路的清晰程度
教学流程的参考环节:
创设情境 ——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温故知新 ——引发知识的承前启后,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加强知识的应用
新课讲解 ——知识传授,多种学习方式的呈现
实践操作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关注全体学生
分享交流 ——通过作品等方式的交流,引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开阔视野、获得经历、体验成功的喜悦
效果评价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