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育学考试大纲(中学)》附录样卷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 .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 A .夸美纽斯 B .卢梭 C .洛克 D .裴斯泰洛齐 2 .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 A .《学记》 B .《中庸》 C .《孟子》 D .《大学》 3 .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及代表作是( ) A .布鲁纳、《教育过程》 B .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C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D .凯洛夫、《教育学》 4 .对“人力资本理论”作出最主要贡献的学者是( ) A .美国的舒尔茨 B .前苏联的斯特鲁米林 C .中国的于光远 D .美国的凯恩斯 5 .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目的的制定具有( ) A .定向作用 B .决定作用 C .影响作用 D .促进作用 6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下列哪一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7 .对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起( ) A .前提作用 B .决定作用 C .促进作用 D .导向作用 8 .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A. 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 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 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 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来源: 考试大 9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 A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 .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 .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10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A .交往能力 B .研究能力 C .管理能力 D .学习能力 11 .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 ) A .小学阶段 B .初中阶段 C .高中阶段 D .大学阶段 12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 A. 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 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 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 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3 .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A .活动课程 B .社会课程来源:考试大 C .学校课程 D .特色课程 14 .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 A .新授课和巩固课 B .讲授课和练习课 C .单一课和综合课 D .理论课和实践课 15 .《学记》中说: “学不躐等”。下列哪一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A .因材施教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启发性原则 16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率先提出的观点?()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凯洛夫 17.“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 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 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是德育过程的哪一条规律的体现?() A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D .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8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 A. 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B.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 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D .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19.“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 19 世纪初的( ) A .美国 B .英国 C .日本 D .法国 20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 .了解和研究学生 B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 .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二、填空题: 21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22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23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及教育等。 24. 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 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称之为个体身心发展 25 .一个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称为狭义的教育目的 26. 1999 年6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7 .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人格特征 28 .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29 .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