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国学研究-在历史的水中感悟北调的南水.docx

格式:docx   大小:18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学研究-在历史的水中感悟北调的南水.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1/10/22 文件大小:1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学研究-在历史的水中感悟北调的南水.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学研究-在历史的“水”中感悟北调的“南水”
 
 
丹江口大坝 刘铁军摄
沙河渡槽 南宣摄
  众所周知,中国最早国家的产生,与治水相关,而水与中国的发展紧密相连。
 水与中国历史各朝代的命运紧紧相连
  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印迹充斥了与水博弈的历程,从远古大禹亲自率领治水大军,三过家门而不入,“辟九岳,掘九泽、通九江、定九州”,并且直接促成了中国第一个国家机器的诞生,使中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以治水定天下的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安定和发展打下了基本的根基。三国时期,曹操面对长江,只好望江兴叹,以为天之所以造此大江,正是为了地方霸主的产生。而过了百年之后,长江又成了古代王朝的生命线,摆脱了外族势力吞灭的危险。而地理的优势,在于一条大江充满了奔腾不息的流水。
   没有水,就难有中国古代以水为重要基础的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就没有了中国统一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汉唐的盛世,就在于有完整的农业水利灌溉系统,保证了中国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水,就没有运河,就没有货物转运的方便快捷,也就没有中国历史上北南各地统一体的形成与巩固。秦朝修建的灵渠,至今泽被世人。隋朝修建的大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形成了中国水系的一个网络,造就了绵延1749公里、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其长度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这条纵贯南北的中国重要的一条水上干线,构建了中国交通运输的大格局。
 水与中华民族精神紧紧相连
  西方史学家曾说,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是要先具备不好不坏的自然环境,太优越的自然环境与太恶劣的自然环境,都不利于人类文明的生存与发展。
  在古代中国,以黄河、长江为核心区域的中华民族,其生活区域的自然环境,有丰年,也有荒年;有风调雨顺,也有水旱风霜,尤其是丰水年的水害与枯水年的旱灾,都让中国人不得不与天斗,与地斗,而其本质就是与“水”斗。通过“斗”,炼就了中华民族爱水恨水的性格,并因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以及艰苦奋斗、代代相承、丰年备荒的忧患意识。因水而造成的灾难,虽然给国人带来了不幸,但同时也铸造了中华民族的国魂。
 水与中国各朝代的治道紧紧相连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源水而生。夏朝藉治水而建立,但夏朝后期的统治者却没能坚持这“治”的深刻政治含义,相反却残酷压榨人民。人民痛恨地说“时日何丧,予及汝皆亡。”(《尚书·汤誓》)结果导致亡国。商朝后期,又重复了夏朝末年的错误,最后为周灭亡。西周建立后,对“治”的政治含义进行了反思,深刻地认识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浩》)的真正价值,形成明德慎罚,敬天保民,“治民祗惧,不敢荒宁”的政治理念(《尚书·无逸》)。《荀子·王制》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是“君舟民水”观念的最早出处。荀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荀子认为君主如舟,百姓如水,二者是一种支撑与被支撑的关系。水可无舟,但舟却不可无水,水可承载舟的正常运行,但也可倾覆之。这句名言的本质是统治者是否顺应民心的社会规律问题。
  俱往矣。世易时移。当今说到水,没有什么比南水北调更让政府和国人关心的了。
 南水北调与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紧紧相连
  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因水而兴,因水而长。水利者,水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