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王士福治痹之秘在重剂.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王士福治痹之秘在重剂.doc

上传人:xgs758698 2016/7/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王士福治痹之秘在重剂.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治痹之密在于重剂王士福王士福( 1920~ ), 现任天津中医学院内经教研室主任、教授。执教《内经》 30 余年,精于诸经典著作,并旁通经、史、训诂、版本学。喜读历代医案。临床非常重视药物配伍及有效量, 主张味少量大而效高。痹证实者多,虚者少;热者多,寒者少。治痹首当分清虚、实、寒、热, 万勿为风、寒、湿三邪所感局限。初病切忌温补, 久病治风亦宜结合养血; 治寒宜结合补火; 治湿宜结合健脾益气; 治热宜结合养阴, 解毒,以防烁阴耗液,热郁化毒。临床多从温病治法,初病以清卫、气之热为主,久病以清营、血之热为主;久病必虚,治以益气养血。热痹宜大剂清热解毒,搜剔痰瘀热痹初起多有发热、口渴、脉洪大或滑数, 状似温病邪在卫气, 伴有关节疼痛, 数日后关节疼痛部位出现局部红肿, 并有灼热感, 初起多发生于踝、膝、腕肘、肩等大关节处, 其中以踝、腕最为多见, 若久而不愈,即逐渐累及诸小关节。病在大关节易愈,小关节难疗。治疗当以疏透、清热、解毒之法。疏透用牛蒡子、连翘、荆芥穗之类, 切忌过用大辛大温之剂。如疼痛较重,舌苔白厚而滑者加独活一味、此药不但有疏风散湿之功, 若用至 60 克既有镇痛之神效又无副作用。清热以大剂白虎汤为主。若脉洪大者, 石膏量少则 120 克, 多则 250 克。此乃从《吴鞠通医案》中治赵姓太阳痹案中悟出。其方用生石膏六两, 并云:“( 治痹) 六脉洪大已极, 石膏少用, 万不见效, 命且难保。”又治一停饮兼痹案, 每方生石膏用至一斤之多, 并云“停饮兼痹脉洪, 向用石膏无不见效, ……自正月服药至十月, 石膏将近百斤之多。”吴氏之言乃砺练之谈。热毒之解毒,用白花蛇舌草 30克、忍冬藤、忍冬花各 30 克。若高烧期已过, 时而低烧, 关节红肿疼痛, 此时邪已入营, 当于前方中加清营之品, 如生地、元参、丹皮、赤芍等。若脉细数, 舌质红绛者重用清营药。若脉洪或滑, 舌质微绛中有黄白苔者, 多用清气之白虎,少用清营之甘寒、咸寒。比如叶天士所云:“其热传营,舌色必绛。绛,深红色也,初传绛色,中兼黄白色,此气分之邪未尽也,泄卫透营,两和可也”。若低热,经多方疏透、清气、泄营诸法久而不退者,宗张宗祥《医药浅说》常加山川柳一味 15~20 克,每获捷效。若病久关节疼痛红肿,僵直难以屈伸者,此为热毒之邪着于关节,与痰浊瘀血相结, 三阻于络道, 最为难治。于前法外, 当加豁痰破瘀之品,并以虫类药搜剔络道方可取效。清热仍以忍冬花、忍冬藤各 30 克、白花蛇舌草 30 克,再加山慈姑 10~15 克,红芽大戟 6~12 克,此二药乃万病解毒丹(又名玉枢丹)之主药。据徐灵胎赞其方曰:“此秘药中之第一方也,用药之奇不可思议”。豁痰重用半夏、天南星各 60克。按《黄帝内经》十三方中有“半夏秫米汤”。治不寐,《灵枢》谓其效曰:“覆杯则卧矣”。观《吴鞠通医案》治不寐每用半夏少则 1~2 两, 重则四两, 临证用吴氏之量治不寐数十年, 取效甚捷, 从未发生过副作用, 可证古人早掌握半夏镇静之功也。多年临证体会,半夏不同之用量具有不同之功效,如 6~12 克有和胃之功; 10~20 克则有降逆止呕,化痰畅中之效;若 30 克以上能安神疗不寐; 60 克以上又具有镇痛之效。半夏和天南星二味为豁痰之要药, 观诸伤科书治骨折诸方, 多有重用天南星者, 深思其理, 始悟古人以天南星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