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肌肉的活动
*
*
第一页,共143页
第一章 肌肉收缩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骨骼肌纤维的分类方法。
2、掌握运动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
3、了解肌电图在体育科学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区分方法。
2、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特征以及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
*
第二页,共143页
导言
本章系统阐述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含兴奋的产生、传导和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认为这是完整机体内肌肉收缩的生理学基础;根据肌丝滑行理论着重对肌细胞的收缩过程与机制,以及肌肉收缩的形式和力学特征进行分析;此外对肌纤维的类型与运动能力的关系也作简要的介绍。
*
*
第三页,共143页
第一节 肌肉的兴奋与收缩
*
*
第四页,共143页
本节主要内容
一。神经肌肉的兴奋和生物电现象
二。肌肉收缩的原理
*
*
第五页,共143页
神经肌肉的兴奋和生物电现象
一、兴奋和兴奋性的概念
二、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
三、兴奋性的评价指标
四、兴奋后恢复过程的兴奋性变化
五、神经肌肉的生物电现象
六、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
*
*
第六页,共143页
一、兴奋和兴奋性概念
兴奋:在生理学中,将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或动作电位本身称为兴奋。
兴奋性:组织这种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
*
第七页,共143页
二、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
三条件缺一不可:
1、刺激强度(阈刺激或以上)
2、刺激作用时间(最短作用时间)
3、一定的刺激变化速率(反比)
*
*
第八页,共143页
(一)阈强度与阈刺激
阈强度:通常把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兴奋的这个临界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
阈刺激:具有这种临界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为阈下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为阈上刺激
*
*
第九页,共143页
(二)强度—时间曲线
强度-时间曲线:以刺激强度变化为纵坐标,刺激的作用时间为横坐标,将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变化关系,描绘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得到一条曲线,称强度-时间曲线。
基强度:刺激的强度低于某一强度时,无论刺激的作用时间怎样延长,都不能引起组织兴奋,这个最低的或者最基本的阈强度,称为基强度。
意义:强度-时间曲线揭示了组织兴奋的普遍规律,在体内一切可兴奋组织都可以绘制出类似的曲线。
*
*
第十页,共1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