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好雨喜在心
——《春夜喜雨》文本细读
胡菲燕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题中以“喜”字统领全篇,“喜雨”乃是此诗主旨所在。全篇描写春夜的雨景,表达喜悦之情。然而为何而“喜”呢?
全诗开篇就以一个“好”字统摄全篇。“好”字含情,赞美春雨。在生活中,“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诗中一个“好”字就形象地表现出春雨的难能可贵,表达了人们对春雨的渴望和渴求。春雨贵如油,这里诗人赋予了“雨”拟人化的情感,在作者眼里,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给世间带来生的迹象,难道会不“好”吗?
颔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里仍然用了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互配合,雨伴随着风,带着一丝羞涩,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夜里,悄无声息地滋润着万物。而这雨是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否则这雨就会在白天造着声势而来,让人看得见,听得清。唯有有意“润物”,无意讨“好”才会选择在不打扰人们劳动和工作的时间悄悄地来,只为默默无闻地奉献。这样的雨难道不叫“好”吗?
这样的“好”雨,当然希望它下得彻底,倘若只下一小会,那“润物”也不很彻底,于是作者便写下了颈联,只有寥寥十个字,便描绘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夜雨图。诗人推门向外一望:细雨绵绵,乌云笼罩,天空一片漆黑,只看见远处江上渔船的灯火。“黑”说明黑云满天,想必带来的是一夜的春雨,这也是作者所期望的。“明”则意味着春雨带给人们满满的希望。“黑”与“明”相互映衬,“俱”与“独”也相互映衬,只有周围都是黑的,才会注意到那“独”明的江船。如果说颔联是从听觉角度来感受雨的润物功能,那么颈联就转换了角度,从视觉来写雨意的浓厚。
尾联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久旱逢甘霖”,如此的“好”雨下上一夜,万物都得到滋润,作者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激动,想到了第二天早上花朵饱含雨水,带雨开放。整个锦官城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样的“好雨”。全篇处处是“雨”,处处是“喜”,而“喜”字一字不露,好雨喜在心,足见诗人独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