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华东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唐代的笔记杂录
姓名:胡之昀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文艺学
指导教师:谭帆
20050401
论文摘要唐代小说有三种形式——笔记杂录、志怪、传奇。对于唐代笔记杂录的探讨,第二部分成书过程,主要论述笔记杂录与志怪、传奇三者都符合“流传——关键词:笔记杂录志’隆传奇著述体例成书过程整体源流具体内容目前依然局限在单部文献整理、或者零散史料利用的层面上,究其原委,大致有两端:从名称看,笔记与小说两个概念在后世葛藤纠缠,学者往往昧予原始的著书体例,笼统论之;从内容看,唐代笔记杂录相比同时的志怪与传奇,学者往往执以文学的虚设义涵,略而不论。故而,唐代小说的研究中心一直以来就是传奇,边缘是志怪,边缘的边缘才是笔记杂录。基于此处的空白,本文拟从著述体例、整体源流、具体内容、成书经过四个方面对唐代笔记杂录作一次综核论述。第一部分著述体例,意在勾画笔记杂录与志怪、传奇之间的差别。按照历时顺序依次讨论“唐人”、“后世、“近代”对这三种小说形式的区分,此为本文展开之前提。记录”的过程。笔记杂录往往是志怪、传奇的原始材料,此其一;笔记杂录对于了解唐人的流传模式助益实多,此其二。第三部分熬体源流,主要论述唐代的杂录在当时实为一种“新体裁”,虽则唐人自己称此类著作为“小说”,然其与魏晋六朝的“小说传统”有区别;后人称此类著作为“笔记”,但他与宋元明清的“笔记传统”亦有区别。第四部分具体内容,唐代杂录的特性在于“传异”,其内容往往多与报应、预言、托梦、占⒒檬酢⒃直溆泄亍U獠糠值穆凼鲋饕Mü臣剖菟得鞔之大略,通过修史态度分析传异之缘由,通过排比举例描述传异之细节。故本文论题虽大,却旨在补偏,即从小说史的角度来梳理与认识唐代笔记杂录。唐代笔记杂录上有承接而下有衍生,此一段脉络无人梳理,似有欠缺;割裂笔记杂录而谈唐代小说。难称周全。
:琻間璍“⋯一”.甒疭甌Ⅵ;.琾,瓵瑃.。,.嬲,琣’甌篺籲..瑃,.畉,.瑃瓻,,琩
塑查堕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姓名职称单位备注主席
导师签名:合铝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作者签名: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日期:,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论唐代的笔记杂录》导论小说古今两义之区分始于唐代,出现了一种符合现代小说意义的新兴文体——传奇,而它在演进的过程中也催生出了另一种全新的著作形态——杂录,也就是后来人称的笔记。加小说之名,厥义实繁,而古人著述,堆重源流。章学诚《文史通义》谓“盖自稗官见于《汉志》,历三变而尽失占人之源流矣”。从古代小说发展的历程来看,唐代是一个关键时期,因为与小说名实紧密相关的三股源流都或肇端、或举步、或独盛于有唐~代。一是变文俗讲,由此开启后世之通俗小说,斯为肇端。一是传奇。洪容斋谓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婉欲绝;刘贡父谓小说至唐,鸟花猿子。纷纷荡漾。尽管后世继作不绝,但始终未能度越唐代,斯为独盛。还有一端就是杂录之书,后世往往称为笔记,宋元以降,文人学士几乎家自为书,浸为大观,论其规模体例,则举步在唐。前两股源流论者繁多。变文俗讲属于专门之学,资料丛残,字义难通,王重民、蒋礼鸿诸先生奠定了颇为扎实的研究基础。同时,他又是继孙楷第先生导夫先路之后,通俗小说研究者必所论及的话题。。至于唐传奇,则始终都是学者研究注目的中心。早在上世纪初期,鲁迅、汪辟疆就对唐传奇作了精审的辑录和校勘。其后学者竞相探讨,关于传奇文体的渊源、古文运动与之孰为因果、行卷之说是否成立、是否有意为小说诸种问题,持续至今尚未有定论。年代以来,研究者日趋众多,通论方面如李宗为《唐人传奇》、李剑国《唐稗思考录》等;考证方面如周绍良《唐传奇笺证》、卞孝营《唐传奇新探》等,其他零星单篇之论述更是举不胜举。惟独笔记杂录这一股源流,则历来论者寥寥。唐代笔记杂录的研究状态,目前呈两极趋向:单部文献之基础扎实,而整体文类的探讨欠缺。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收录了《朝野佥载》《隋唐嘉话》《大庸新语》《明皇杂录》《东观奏记》痔拼始窃勇迹簧虾9偶霭嫔缱橹5懔松舷铝讲岬摹短莆宕记小说大观》,另外也重印了年代初的几种单行本,如《唐国史补·因话录》《玉泉子·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