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初三化学期末实验小结.docx

格式:docx   大小:238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三化学期末实验小结.docx

上传人:小雄 2021/10/26 文件大小:2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三化学期末实验小结.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初三上学期期末实验题
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色气体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镁条在盐酸中剧烈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放出热量
下列方法能区分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是

观察颜色

,振荡
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猷溶液、酚猷溶液,按图所示进行
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空气不能使酚猷溶液变红
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酚猷溶液变红
干的大焕杯
E始时 一段时间后
,错误的是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下列各组气体中,不薜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的是
氧气和氢气
二氧化碳和空气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①喷稀醋酸②喷水③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④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①③
②③
③④
①④
:
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倒入水后加盖振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对应的是
氮气的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
铁能与氧气和水反应一用于食品保鲜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
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一制作霓虹灯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测定稀醋酸的pH时,将pH试纸润湿
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刻用湿布扑盖
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用稀盐酸中和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的密度),操作为:
从b端通入氮气
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其中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③①② D.④③①②③
试剂瓶中的物质
滴管中的物质
滴管1
滴管2
A


稀硫酸
B
稀盐酸
碳酸氢钠溶液
浓硫酸
C
生石灰

稀盐酸
D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稀盐酸
滴管2中液体后,小气球又变瘪。下列与所描述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如右图所示。若在试剂瓶中放入某种物质,先滴加滴管1中液体后,小气球变鼓,再滴 加
如右图所示,过氧化氢(HQ?)在催化剂二氧化镒的作用下,
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红墨水左移 ,红墨水右移
,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16 .某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若先将甲中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
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选项
滴管甲
烧杯①
滴管乙
烧杯②
滴管甲-
——气球 滴管乙
A
双氧水
二氧化镒

氢氧化钠
B
盐酸

盐酸
碳酸钠
fT
C

氢氧化钠

硝酸铉
烧杯"
1V
d—烧杯②
D

氧化钙
盐酸

,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
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
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实验结果

A
B
C
D
**|
“n»oh淳浪的度量/g
5
V 反应时间/min
向一定量稀h2so4中
加入NaOH溶液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
KMnO4固体
向一定量澄清石灰水
中加入Na2CO3溶液
向盛有MnO2的烧杯
中加入Hz。?溶液
,从含有CuS04, ZnS04> FeS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