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辅助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功能性便秘辅助性治疗中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开展年限范围设定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纳入样本为此期间内就诊治疗的64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全部患者均合并躯体化障碍,以治疗方案差异为分组依据,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基础性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参考对照组治疗方案,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HRDS-24评分、SDS评分,研究组更具优势(P<)。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应用于功能性便秘辅助治疗中疗效显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
【关键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功能性便秘;临床效果
功能性便秘属临床常见疾病,患者机体无器质性病变,其主要致病因素与排便习惯不佳、生活不规律、抑郁等负面情绪、饮食结构不合理等相关,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排便困难、排便量减少、大便干结、排便次数减少、排便不尽感等,部分患者伴有腹部不适感及腹胀等[1]。功能性便秘的发病与应激性反应及心理反馈等因素具有相关性,在常规便秘治疗干预方案的基础性上需强化心理问题治疗。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属临床常规抗抑郁类药物,关于其应用于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相关问题缺乏系统性研究分析[2]。本研究总结评估我院患者相关基线临床资料,评估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相关问题。
资料与方法
研究开展年限范围设定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纳入样本为此期间内就诊治疗的64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以治疗方案差异为分组依据,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全部患者经多项基础性检查确诊为功能性便秘,均合并躯体化障碍,未合并器质性病变,且同意参与研究。汇总分析两组各项基线资料,研究组男女性别比值18:14,年龄跨度范围区间值22-65岁,平均(±)岁。对照组男女性别比值16:16,年龄跨度范围区间值23-64岁,平均(±)岁,基线资料差异对本研究结论无不良影响(P>)。
对照组患者行功能性便秘基础性治疗干预,具体护理方案包括促进胃动力类药物、溶解性泻剂、渗透性泻剂、微生态制剂等,共治疗
8周。
研究组患者参考对照组治疗方案,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每日餐后服用1次,单次用量剂量设定为10mg。治疗后监测患者功能性便秘相关症状改善情况,如症状改善效果不佳,需在治疗2周、3周等时间段增加用药剂量,单次最高用药剂量设定为20mg,共治疗8周。
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以排便困难、排便量减少、大便干结、排便次数减少、排便不尽感等症状改善情况作为疗效评估分析主要标准,如患者治疗后上述症状完全消失,属痊愈,部分好转属有效,其他情况评估为无效,将痊愈及有效患者纳入治疗有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HRDS-24评分、SDS评分指标,得分与抑郁程度成正比。
,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 ±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χ2,如P<,则组间有差异。
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