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工作激励理论和实践发展(29页).docx

格式:docx   大小:158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工作激励理论和实践发展(29页).docx

上传人:liuquan9999 2021/10/27 文件大小:1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工作激励理论和实践发展(29页).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工作激励
第一节 工作激励的心理要素
一、需要是激发工作动力的心理基础
需要是人的机体由于缺乏某种生理或心理因素而产生的与内外环境的不平衡状态时,人对某种对象的渴求与欲望。
需要具有如下的特点: ( 1)社会性。( 2)客观性。(3)层次性。(4)集合性。
二、动机激发是提高工作动力的关键
(一)动机的概念和分类
动机是一种激发、 维持人们的某种行为, 并将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动机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内驱
力。动机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为需要,二为刺激。
(二)动机强度及其“适度”与效率的关系
在某一时刻, 强度最高的动机 (或称主导动机、 优势动机)会引发行为。
动机强度还有一个“适度”的问题。
三、目标是激发工作动力的诱因
(一)目标的概念与目标选择
目标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对象,也是激发工作动力的有形的、可以测量的成功标准。
影响目标选择的因素有:
1、目标相容程度
2、影响目标选择的心理因素
(二)目标激发力
1、目标价值。目标价值实质上是一种心理价值,是个人
对目标所具有的意义和重要性的估价。
2、目标可行性预期。目标可行性预期是个人对目标实现
的可能性大小的估计。
3、目标梯度。目标激发力大小受目标和现实之间的时空
距离的影响。
4、目标清晰度。目标清晰度是指目标的明确程度。它既
取决于目标本身的明确性和具体程度,又取决于个体对目标
的理解程度。
四、目标导向行为与目标行为
动机性行为分为目标导向行为与目标行为。 目标导向行为
是指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的准备活动,目标行为则是指从
事目标本身的行为。
五、动机激发——行为过程模式
这个循环可用图
6-1
的动机激发——行为过程模式表示。
期望
动机
目标行为导向
行为
可行性
目标
目标行为
图 6-1
动机激发——行为过程模式
第二节 工作激励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该理论着重研究影响工作动机的因素。 由于内容大都围绕着如何满足需要进行,故又称为需要理论。主要包括:美国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 A· )的“需要层次理论” ;赫茨伯格( F·)的“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 ;奥尔德弗 () 的“生存、关系、成长理论” ;麦克利兰()的“权力、情谊、成就理论”等等。
(一)需要层次论。
1、需要阶梯
1)生理的需要。 ( 2)安全的需要。 ( 3)社交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2、需要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
(1)、需要的五个层次之间相互有重叠, 当低一级的需要
获得“相对”满足之后,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就会成为优势
需要,并不是低层次需要“完全”满足之后,高一层次需要
才成为最重要的。人们在某一时刻可能同时并存好几类需
要,只不过各类需要的强度不同而已。如图 6-2 所示。
(2)、需要满足的难易程度与需要层次的高低有关。 较低
层次的需要,偏于物质生活方面,弹性较小,易于追求与满
足,并且呈现出周期性的特点。
3)、五个层次的需要在某种程度反映了人类的共同需要,但是,个体例外的情况大量存在。
H

尊重
自我实现

社交
5

生理
安全


1
2
3
4


O
A
B
C
M
图 6-2 不同心理发展水平上的动机结构(图中 A、 B、 C 为任意的点)
(二)双因素理论
美国的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的别具一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一类事物当它存在时可以引起满意,
当它缺乏时不是引起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另一类事物当它存在时们并不觉得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当它缺乏时则会引起不满意。前者称之为激励因素,后者称之为保健因素。这两类因素在人力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