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1课精耕断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考点解读】
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知识梳理】
一、 农业的起源
原始农业:由采集经济向 经济发展。
地域差别:北方以 生产为主,南方以 生产为代表。
产业结构:以 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二、 生产工具的革新
用途
工具
耕作
最初
刀耕火种,主要使用石器、木器、骨器等
春秋战国
生/和铁农具开始使用
唐
发明蜂型,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灌溉
如翻车、筒车等
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修,治理黄河以及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如 o
四、生产方式
千耦其耘
原因:商周时期,农具原始。
特点:多采用大规模 的方式生产。
个体农耕
出现:春秋时期。
原因:生产工具和 的进步以及 的出现。
特点:以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
地位: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近代以后,小农经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 素之一。
【典例探究】
(2012高考文综广东A卷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 据是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 头启土状
(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 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 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2011年山东省文综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
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虽在砖上的牛耕图
唐代曲辕犁使用示意图王祯《农书》书影
都江堰(四川成都)
高转筒车图(元王祯《农书》插图)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代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 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 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 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 白居易诗《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氯。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 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原因。
据材料二、三,概括自然经济的特征。
(3 )据材料二指出自然经济对中国古代王朝统治起到的作用o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考点解读】
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梳理】
一、土地所有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实行土地 0
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即。
特点: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公田”为贵族占有,"”是劳动者的份田。
瓦解:时期,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加速其瓦解。
封建社会:实行土地私有制。
确立:战国时期,从法律上正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形式:君主私有土地、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发展
宋初:"”、“不抑兼并”,使两极分化更加激烈。
明清时期:随着 经济繁荣,通过 广占田土的现象日益普遍,土 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后果:土地兼并影响国家赋税收入,社会动荡,统治者采取"”、“限田”的 措施,保护自耕农经济。
二、经营方式一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概念: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
主与佃农之间形成 关系。
发展
时期已经产生。
宋代日益普遍化,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经营方式。
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影响
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 O
佃农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
【巩固练载:“晋郤(xi,姓)至与周争僦(晋之温地)田。王命刘康公、单襄公 讼诸晋……。”材料中历史现象所反映的实质是
B. 土地私有化趋势明显
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中的农民分为自耕农和佃农。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①自耕农承担 田租、兵役、徭役等负担 ②佃农向地主交纳地租等负担 ③自耕农拥有自己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