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道光青花瓷器.docx

格式:docx   大小:65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道光青花瓷器.docx

上传人:cjl201702 2021/10/27 文件大小: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道光青花瓷器.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道光青花瓷器
简介
清代道光朝公元1821-1850年,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绵宁年号前后共29年。 此时,国外陶瓷市场己经消失。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割地赔款,国力衰微。道光皇帝素以 俭朴著称,即位之初,首先裁减宫内脂粉费数百万两,对于瓷器也力求简朴,限制烧造, 控制费用,有时入不敷出,无法支付御窑厂的正常开支,所以产量非常低,精品更是难得 一见。
道光青花以鸦片战争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生产量较大,质量也较高;后期生 产量较小,质量较差。
光时期官窑生产以粉彩瓷为主,青花瓷为次。道光官窑有不少仿康熙、乾隆朝的作品, 即使是仿明代的作品,也具有康熙、乾隆朝的风格。
民窑青花以日用瓷为主,陈设在为次;以国内市场为主,海外市场为辅。[2]
胎釉
道光青花瓷的胎土淘炼尚精,特别是前期的胎体,基本上保持了官窑瓷器的高档本色。 后期因战乱等原因,出现胎土淘炼欠精,瓷质粗松,胎壁薄厚不均等现象。总体上说,道 光官窑瓷器与嘉庆晚期的差不多,胎体偏厚,特别是琢器的底部和下壁部更为明显。民窑 青花的胎体精致的少,粗糙的多;胎体薄、瓷化程度高的少,胎体厚、瓷化程度低的多。
官窑青花的釉有白中含青、青白与粉白三种,其中以白中含青釉为多。一般小件器物 釉面肥厚,呈粉白色。大件器物白中含青,釉面呈微波起伏状,有的是“养麦地”。釉层 薄而透明,胎釉结合紧密,露胎处不见火石红,有的器物上见波浪袖,有的能明显看见釉 表的气泡。釉汁稀薄,施釉不均等现象也常见。足根有的圆而粗,多数呈尖状,少量是 “泥瞅背”。
官窑器足脊规整,一般碗盘是滚圆的泥瞰背足脊,较大型一点的器物,圈足经打磨成 平底,两边经打磨光滑,成一个倒过来的无棱角的梯形。民窑器圈足多不规整,用手抚摸 有扎手的棱角感。一些民窑粗瓷不垫洗饼,直接垫粗砂烧制,因此有沾砂现象。
青料
道光青花使用国产青料描绘,前期青花呈色稳定,淡蓝色是主要特征,有的蓝中偏灰, 总体而言是淡雅宜人的。道光二十年以后,青花呈色不稳定,色调较鲜艳,青花呈色单调, 不见青花分层次,大多数显得飘浮。一部分作品蓝中略带灰黑色,青料浓处色调更深暗。 民窑瓷器多见淡蓝色青料白描青花,粗瓷青花料浓出见铁锈斑。道光后期己经不太采用雍 正、乾隆时期常用的重笔点染法,因此在高档青花瓷中不见人为的有规律的藏青色斑点。
此时的青花派生品种有:青花描金、青花描金墨彩、青花粉彩、青花斗彩、青花红彩、 青花黄彩、哥釉青花、青花加紫、青花釉里红、冬青地青花,其中青花粉彩在当时大量出 现。
造型
道光青花究造型大多沿袭乾隆朝旧制,创新极少。如天球瓶、玉壶春瓶、葫芦扁瓶、 直颈瓶、赏瓶、花蒯、胆瓶等。造型日趋笨拙,线条生硬,棱角过于分明,缺乏细巧圆润 的美感。比例失调,民窑器尤甚,特别是道光后期,许多器型显得更加蠢笨和粗俗。胎壁 薄厚不均,修胎不精,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