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机械制图--《机械制图》复习题(A).docx

格式:docx   大小:114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机械制图--《机械制图》复习题(A).docx

上传人:小雄 2021/10/30 文件大小:1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机械制图--《机械制图》复习题(A).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机械制图》复****题(A)
一、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表示零件、及技术要求的图样称为零件图。
2) 螺纹的五个结构要素分别是:、、、、o
3) 根据断面图配置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和 两种。
4) 组合体标注尺寸要齐全,包括、、三个方面的尺寸。
5) A3型号的图纸幅面为宽 MM,高 MMo
6) 将机件向 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斜视图。
7) 机件内部形状一般用 视图表示。
8) 基本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和轴 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配合。
9) 表面粗糙度是反映零件被加工表面上的 形状误差。
10) 形位公差的符号共有 项目。
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梯形螺纹的特征代号用“B”表示。( )
2) 向视图是可自由配置的视图,可不按基本视图的位置进行配置。( )
3) 金属材料零件的剖面线用与水平线成45度角的细实线绘制。( )
4) 重合断面不必任何标注。( )
5) 在螺钉连接中,其中必须有一个是螺纹孔的工件。( )
6) 斜视图通常按向视图的配置形式配置并标注。( )
7) 图样中断裂处的边界线一般用细点划线绘制。( )
8) 尺寸线是用细实线绘制的。( )
9) 在配合制的选择中,一般优先采用基孔制配合。( )
10)孔与轴之间用过渡配合的形式进行配合是为了永久性的紧固连接。(
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装配图:
2) 局部放大图:
3) 断面图:
4) 极限尺寸:
四,作图题:根据主、俯视图画出左视图。(每小题5分,共15分)
(1)
(2)
,左16mm,前12mm;点C在点B正右方8mm,
求点B、点C的三面投影。并对重影点做可见性判断。
六,补画出图中漏画的相贯线:(5分)
七,请标注下面图形完整的尺寸,尺寸数值可自行估计。(每小题10分,
共20分)
1)
2)
《机械制图》A卷答案:
填空题:
形状尺寸 2)牙型螺距线数旋向公称直径3)移出断面重合断面
4)定形定位总体5)210 297 6)不平行于7)剖8)公差带9)微观几何10)14个
判断题:
X 2) V 3) X 4) V 5) V 6) V 7) X 8) V 9) V 10) X
三)概念题:
装配图是用于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以及各组成零件之间的配合、连接固定关系和零件的 相对位置等装配关系的图样。
当物体上某些细小的结构在视图上表示不清楚或标注有困难时,可以把这部分按一定比例放大,再画 出它们的图形。这种用大于原图形所采用的比例画出的图形,称为局部放大图。
假想用剖切面将物体的某处切断,仅画出断面的图形,那么这个图形称为断面图。
一个孔或轴允许尺寸的两个极端。
四,作图题:
五.
a
六,补画图中漏画的相贯线 12
七,标注尺寸题
《机械制图》复****题(B)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组合体就其组成形式来说,通常分为 式、式和综合式三种。
2) 为避免在轴肩,孔肩等转折处由于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纹,常以 过渡。
3) 在切削加工中,为了使***容易退出,并在装配时容易与有关零件靠紧,常在加工
表面的台肩处先加工出 或。
4) 在铸造时,为了便于将木模从砂型中取出,在沿起模方向的内、外壁上应设有适当 的斜度,称为。
5) 滚动轴承是由、、和保持架组成。
6) 国家标准规定,图形中不可见的轮廓线一般用 线绘出。
7) 在较小的图中画点划线或双点画线有困难时,可用 线代替。
8) 图样中的尺寸,一般由、、及相关符号组成。
9) 机械制图是用 投影法绘制的。
10) 弹簧在机器设备中的作用有:、、和测力等。
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当形体的表面相交时,两表面的交线在图上必须画出。( )
2) 尽量避免在图形上的虚线上标注尺寸。( )
3) 国家标准规定,向视图是一种可以自由配制的视图。( )
4) 零件图中的尺寸可以允许注成封闭的尺寸链。( )
5) 销主要用于零件之间的定位联接和防松,还可以做过载保护元件。( )
6) 在画销联接的装配图时,当剖切平面通过销的轴线时,销按不剖绘制。( )
7) 标准齿轮的压力角a=30° 。( )
8)如一个零件由两张A4的图纸绘出,第一张图纸可以不画出标题栏。(
9) “1: 2”表示放大比例。( )
10) 在图形中,不管图形的缩放比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