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诗十九首之明月皎夜光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 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來,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 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 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词后來统称为 “乐府诗”或“乐府”。今存两汉乐府中的艮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口于下层人民群众 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 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
明月皎夜光
朝代:两汉
作者:佚名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
昔我同门友,
不念携手好,
南箕北有斗,
良无盘石固,
译文
玄鸟逝安适。 高举振六翩。 弃我如遗迹。 牵牛不负辘。 虚名复何益?
皎洁的月光洒满了深秋的夜,东壁的蟋蟀在低吟着。
此时夜空中玉衡、开阳、摇光三星显示时节己进入了初冬,那闪烁的星辰,把夜空辉 映得一片璀璨!
深秋的草叶上,已沾满晶莹的露珠,深秋己在不知不觉中到來了。
从那枝叶婆婆的树影间,听到了断续的蝉鸣声,往日的那些玄鸟都哪里去了?原來是此 时己是秋雁南归的时节。
和我一起携手同游的好友中,有些已先飞黄腾达了。
可是他们不念同门携手的情意,把我当作走路时的脚迹一样,不屑一顾!
夜空中那叫作"箕星","斗星,"牵牛"的星辰,,它们既不能颠扬,斟酌和拉车,为什么还 要取这样的名称?真是虚有其名!
想到当年友人说同门之谊“坚如磐石”,而今却已荡然无存,虚名乂有何用呢?
注释
⑴促织:蟋蟀。
⑵玉衡:指北斗七星中的第五至七星。北斗七星形似酌酒的斗:第一星至第四星成勺 形,称斗魁;第五星至第七星成一条直线,称斗柄。由于地球绕日公转,从地面上看去, 斗星每月变一方位。古人根据斗星所指方位的变换來辨别节令的推移。孟冬:冬季的第一 个月。这句是说由玉衡所指的方位,知道节令已到孟冬夏历的七月。
⑶历历:分明貌。一说,历历,行列貌。
⑷易:变换。
⑸玄鸟:燕子。安适:往什么地方去?燕子是候鸟,春夭北来,秋时南飞。这句是说 天凉了,燕子乂要飞往什么地方去了?
(6)同门友:同窗,同学。
⑺翩hQ合:岛的羽茎。据说善飞的岛有六根健劲的羽茎。这句是以岛的展翅高飞比 喻同门友的飞黄腾达。
(8)“弃我”句是说,就象行人遗弃脚印一样抛弃了我。
⑼南箕:星名,形似簸箕。北斗:星名,形似斗酌酒器。
Q0)牵牛:指牵牛星。轨:车辕前横木,牛拉车则负辄。“不负辄”是说不拉车。这二 句是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宿的有虚名无实用,比喻朋友的有虚名无实用。
(⑴盘石:同“磐石”,特大石。
赏析
此诗之开篇“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读者可以感觉到诗人此刻正浸染着一派月 光。这是的皎洁的月色,蟋蟀的低吟,交织成一曲无比清切的夜之旋律。再看夜空,北斗 横转,那由“玉衡”北斗第五星、"开阳”、“摇光”三星组成的斗柄杓,正指向天象十 二方位中的“孟冬,闪烁的星辰,更如镣恢夭幕的明珠,把夜空辉映得一片璀璨。一切似 乎都很美好,包括那披着一身月光漫步的诗人。但是“此刻”究竞是什么时辰:“玉衡指 孟冬”。据金克木先生解说,“孟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