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国内棕地修复案例.doc

格式:doc   大小:1,041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内棕地修复案例.doc

上传人:2210620458 2021/10/31 文件大小:1.0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内棕地修复案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案例 1:上海普陀区桃浦工业园改造案例
1、历史概况:
桃浦工业区始建于上世纪 50 年代初期,以化工、医药、轻工为主,原为上 海“三大重污染地区”之一,这顶“帽子”直到 1997 年才得以摘除,而后桃浦 工业区“关停并转”数十家重污染企业,规划建设桃浦都市型工业园。 2012 年 以来,围绕桃浦科技智慧城的总体定位,桃浦地区逐步关闭了 31 家停车场、调
整了 1001 家低端物流企业和 399 家仓储企业。
2、存在问题:
一是要修复治理被工业污染的土地。 桃浦的转型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去污 染,即土地、水体的调查、修复和治理,安全是再利用的前提。这就要求尽快完 成土壤的调查工作,根据土地受污染的程度、 性质(重金属污染还是有机物污染) , 乃至土地今后的用途(住宅、商业用地、办公用地等)确定相应方案。另一个难 点则是大型企业, 特别是市属国有企业的土地退出机制, 目前桃浦科技智慧城的 市属国有企业占地近一平方公里。
3、改造思路:
在符合已经制定的 《上海市普陀区桃浦科技智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的 情况下,启动开发建设,加快形成以智慧安防、智能环保节能、生命健康三大产 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体系,打造“一谷、两园”产业载体。以桃浦安防智慧谷为 核心,聚焦发展智慧安防特色产业高端; 以生态环境修复再生产业为重点, 建立 智能环保节能园,提升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以传统医药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 建立生命健康产业园,提升发展生命健康产业。
普陀区桃浦工业区将改造成科技智慧城, 首批三大项目包括:中央绿地公园、 安防智慧谷中国电科上海研发基地、 武威东路道路拓宽辟通工程。 其中,占地面 积近 800 亩(约等于 80 个标准足球场)的中央绿地公园颇受关注,这一按照纽 约中央公园标准建设的“绿肺”有望在 2020 年全部建设完毕,届时它将成为中 心城区最大的公园之一。
桃浦科技智慧城首期开发总面积 平方公里,北临沪嘉高速,南靠金昌 路,西侧是外环线,东侧到祁连山路东的铁路。中央绿地公园就在核心区域,由 南往北纵贯6个街区。普陀区规土局局长高亮全介绍,在总共 绿化中,中央绿地公园占去了近一半的面积, 预计要花5到6年时间建设,建成 后将显著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桃浦地区的品位。
“很多人都将桃浦中央绿地公园与纽约中央公园比较, 他们有共同点,比如 形态相似,都能给市民提供大量的公共活动空间,但也有显著的差异。 ”高亮全 表示,纽约中央公园是整个城市的地标, 其生态功能更强大,而中央绿地公园是 为桃浦地块度身定制的,规模小很多。
案例2:上海世博园案例
1、历史概况:
2010上海世博会会址是上海黄浦江两岸开发、旧区改造和产业布局调整的 重点地区。上海世博会规划区域内原工业用地约占 75%,该段黄浦江滨江区域分 布着的主要企业有江南造船厂、宝钢集团浦钢公司 (原上钢三厂)、南市发电厂、
南市水厂、上海溶剂厂、上海助剂厂、求新造船厂、港口机械厂、上海工业锅炉 厂和正和染厂等数十家。这些企业大部分历史悠久,经历了从单一的规模扩张到 实践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场地土壤污染状况复杂,主要是重金属污染。
曰上海溶刑厂
原上三厂
2、 存在问题:
1) 滨江洪涝:如何利用场地的滨江特点,利用雨洪和海潮作用下的间隙性 水位变化,形成既安全又富于景观特色和满足使用功能的绿地?
2) 生态重建:如何将一块工业棕地,恢复为生态安全,环境良好的再生绿 地,为区域和场地提供生态服务;
3) 工业遗产利用:如何保留和再利用场地中的工业遗产,使之成为绿地的 有机组成和特色景观,并能满足新的使用功能?
4) 文化展示:如何根据场地特色、配合世博主题,形成绿地的文化特色, 展示中国人对待环境与文化的态度,和创造光明未来的努力。
3、 改造思路:
图1世博会总平面
图2整体景观结构
绿地中分布了多个文化主题结点,包括: 世博庆典广场、综合服务中心、龙 门吊休闲广场和休闲吧等四个功能结点,和现代庭院艺术带中的 15个主题园。 其中前三个结点都是利用现有工业遗产和建构筑物改造利用而成,是过去城市记 忆与现在都市时尚生活的有机结合; 世博庆典广场则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是上海 蓬勃发展和新时代海派文化的体现;而主题艺术园则是新科技和新的环境伦理对 未来城市生活的预示和引导。
图3世博广场
综合服务中心利用 浦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原厂房改造 而成,为钢筋混凝 土与钢结构结合的大跨度空间,改造方案引入 码头设施、咖啡厅、接待服务、邮 局、医疗和餐厅等 新的功能重新赋予这个重要的场地元素以新的角色。
形式上,设计保留旧厂房基本结构,去掉围护墙体及顶棚,其间设置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