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福田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十一五”规划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四中全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 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配合实施“大经济、大文化、大环境、大 服务”四大发展战略,实现建设“和谐福田、效益福田”,促进劳动就业和社会保 障事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基础条件
(一)发展基础
“十五”期间,我区劳动和社保部门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不断深化劳动保障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起以劳动保障的市场体系、服务体系、维权 体系和保障体系为支撑的劳动管理体制,在促进劳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维 护和谐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险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完成了 “十五”期间劳动 保障事业的各项目标。
——逐步建立了就业工作新机制。全面推进就业再就业工程;实现了下岗员工 与失业员工管理的并轨;建立了再就业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完善了公 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了以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为龙头,8个街道劳动保障 事务所为基点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全面推进就业再就业工程“关爱•自立”行动, 重点帮扶困难失业人员,全面促进了各项再就业政策的落实。2004年起,连续两年 将促进居民就业、帮扶困难失业人员就业列为区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五年来, 全区共有15538名失业人员参加了各类政府出资的免费培训;共促进10539名失业 人员实际就业再就业,%以内;同时,建立了人力资源 市场,引进的人才实现了质和量的突破;加强了对外来劳动力的就业管理服务工作, 关爱劳务工,维护其合法权益。在岗职工持续增加,工资总额持续增长,第三产业 在岗人数所占比重日益增加,至2004年末,全区在岗职工(除民营、个体)35. 65 万人,年平均工资34941元,第一产业在岗人数228人,第二产业在岗人数136462 人,第三产业在岗人数219767人;全区在岗职工中,从业人数占比重大的是制造 业,共有91772人,占25%;占比重最小的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共5165人,占 %o
—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职业培训体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面推开。初步 形成了以企业培训为主体,政府投资的公共培训为依托,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的多 元化、多层次培训格局,管理的职业培训机构达35家,并成立了福田区职业技能 鉴定所,实现了市、区职业技能鉴定网络化管理,形成了较为完整、成熟的职业技 能鉴定考核管理系统,形成了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品牌的技能激励机制,营造了辖区 良好的重技能、重人才的氛围。2001至2004年,共举办了三届全区性职业技能竞 赛,,职业技能鉴定总量达7370人次。
——劳动关系协调处理机制不断完善,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十五”期间, 劳动合同签订率维持在92%以上。建立了区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在街道、行业协 会和部分大型企业建立了企业调解委员会,初步形成了 “劳动部门一街道一企业” 三级劳动关系调解处理体系,较好地维护了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十五”期间, 劳动信访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9607宗,共为劳动者追回欠薪8051万元。
一一劳动保障行政能力得到不断加强。“十五”期间,通过机关作风建设、行 风评议、队伍建设、劳动部门“固本强基”建设及根据《行政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