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十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发展规划第一节区域生态环境特征与环境规划要求第二节区域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工作步骤第三节区域环境规划主要内容第四节区域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要点第一节区域环境特征与环境规划要求一、区域环境基本特征二、区域环境规划特点与要求一、区域环境基本特征(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行政地域分割性(二)区域具有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特点(三)环境污染集中于行业和城镇(一)区域环境规划应谋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及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利用,结合区域特点,还应特别注意: 1 .注重宏观规划的合理性,将宏观规划与微观规划相结合。 2 .坚持点、线、面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环境规划的方针。 3 .因地制宜原则。 4 .在突出重点环境问题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还应体现环保政策的延续性。二、区域环境规划特点与要求 1 .资源形势分析:一般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及其他资源的形势分析。 2 .产业结构分析。 3 .生产力布局分析:包括投入产出损益分析;重大环境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区域生产、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各生产部门、各生产要素的空间组合方式,及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区域内城市、乡村、工业、农业及其它部门之间的协调程度及造成的环境影响与危害等。 4 .生产力发展水平分析:包括生产总值、收入;生产技术水平、设备、工艺的先进程度;能耗水平,万元产值的能耗、万元产值排放废水、固体废物量;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分析污染出现的可能性和客观规律性及其损益,控制污染的有效途径等。(二)加强区域经济特征分析经济特征分析主要集中于资源配置,生产布局、产业结构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方面。(三)区域社会要素分析 1 .人口状况分析; 2 .社会意识分析; (四)突出区域环境要素分析 1 .气象要素分析。 2 .自然地理要素及生态状况分析。 3 .污染形势分析。第二节区域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工作步骤一、准备阶段二、编制阶段三、报批阶段一、准备阶段(一)明确编制任务,落实编制计划(二)调查研究,弄清问题调查研究突出如下几个方面: ①收集和掌握相关资料与文件。②区域自然环境条件。③区域污染源状况,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主要污染行业及污染动态变化, ④环境现状及评价。⑤有关环境科研成果等。(三)拟定环境规划编制技术大纲根据区域环境问题,确定规划重点,拟定技术大纲,经过论证和审定,作为规划编制的行动纲领,并报上一级管理部门批复,下达规划任务。(四)部署编制任务主要指由领导小组对各行政部门、行业部门分解、下达环境规划任务和要求,并举办规划学习班,统一规划技术大纲中的方法、概念等。二、编制阶段(一)确定规划目标与指标(二)环境预测区域环境预测包括: ①社会经济发展预测。②资源、能源消耗、土地利用等的规模、速度对环境的影响分析。③环境污染状况及环境容量的预测。④区域开发活动可能造成的生态破坏。⑤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达到不同环境目标所需环保投资及其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