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实施目标:
1、通过读书中相关的故事细节,感知人物形象。
2、学会课外阅读的常用方法,并能运用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
3、培养细读文本的习惯,学会表达自己对书中人物的感情,并发表有独特见解的人物评价。
4、通过交流阅读成果,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浓厚兴趣。
实施准备:
1、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完成阅读笔记。
2、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书香激趣—— 情趣引路,轻松入话。
1、同学们喜欢读书吗?都读了哪些课外书?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愿意与大家分享?(分别板书:好读书 读好书 会读书)
2、同学们,当突发事件把你抛入险恶的环境,你能否战胜困难,生存下去?
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在严酷的环境里生存下去呢?
3、师:但有一个人能,他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
【设计意图:由读书方法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谈话方式导入,迅速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一石激起浪千层,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乐说。看似不经意的发问巧妙渗透了“读书之前‘思’先行”的读书习惯,让学生不断地产生阅读期待,满怀兴趣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第二板块:书情盘点——检查对书本基本内容的了解,方法提示。指导学生简介本书及作者
(一)欣赏封面,走近作者
1、教师展示封面。看一看,哪一个是鲁滨孙?
2、你还看到什么?(“野人”、鹦鹉等)
(教师简要叙述封面的内容)
3、介绍作者。
丹尼尔·笛福(1660-1731),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与欧洲的小说之父”。笛福生于伦敦一个商人家庭,他青年时经过商,当过兵,到过西班牙、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由于对政治一直有较浓厚的兴趣,他开始为报社撰写政论文章来谋生。但因为这些文章经常抨击国王和执政党,结果笛福数次入狱。由于政论文章只能给他惹麻烦并增加债务,笛福只好转向小说创作。1719年,年近60岁的笛福发表了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
4、学生简要地介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学读一本书,从学读封面,读作者开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阅读整本书的方法,以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作品及作品角色,并为下一步感知故事情节奠定基础。同时,能迅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学生具有良好阅读素养的最直接的表现,经常有意识的进行此项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果。】
第三板块:书香茶舍——交流汇报读书的方法和感受。
(一)、围绕主要人物,畅谈感受,学习通过细节品味的读书方法。
师:这本书中主要人物是谁呢?(板书:主要人物)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判断谁是主要人物的吗?(从书名中,从书的内容中)
1、同学们课前都阅读过了这本书,能说说鲁滨孙在你心中是个怎么样的人?
2、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3、交流。
①鲁滨孙有丰富的生存知识和技能的人。
师生交流反馈:
(1)赶在大风将大船打得粉碎之前把一切有用的东西抢运上岛。(知道工具的重要性)
(2)选址建房: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阴、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自我保护意识、建筑的知识和能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