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交通工程学课件
第一页,共80页
第2章 交通特性
第二页,共80页
交通基本要素特性
人的交通特性
道路交通中的人包括驾驶员、乘客和行人,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包括驾驶员、乘客和行人,他们都是道路的使用者。其中机动车驾驶员交通特性是研究的主要对象。道路交通系统中的各种要素都是围绕着这个“特殊的”要素进行设计和运作的。如车辆的设计和制造要符合人体工程学,车辆驾驶离不开驾驶员,交通标志的设置要符合驾驶员的视觉机能,道路线形要符合驾驶员的交通与心理特征。
第三页,共80页
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驾驶员是道路交通系统中“会思考”的部分,其主要责任是保证将旅客和货物安全、准时、完好或舒适地送到目的地。因此,需要驾驶员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熟练的驾驶技术。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是:感知外界交通环境信息——产生感觉(视觉和听觉),然后通过大脑反应形成知觉,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深度知觉,如目测距离、估计车速和时间等。最后形成判断,指挥操作。在整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素质和反应特性。
第四页,共80页
(1)驾驶员视觉特性
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需要及时感知各种交通信息,根据统计分析,各种感觉器官给驾驶员提供交通信息的比例如下:视觉80%,听觉10%,触觉2%,味觉2%,嗅觉2%。可见,视觉是驾驶员信息输入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因此对视觉机能的考核和研究是驾驶员特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人的眼睛注视目标时,由目标反射来的信息经过眼中晶状体的屈折,投射于眼睛的黄斑凹,结成物像,再由视神经经过视路传至大脑的枕叶视中枢,激起心理反应,形成视觉。也就是说,所谓视觉,就是外界光线经过刺激视觉器官在大脑中所引起的生理反应。视觉在辨别外界物体的明暗、颜色、形状等物理特性,以及区分物体的大小、远近等空间属性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五页,共80页
1)视力
视力就是眼睛分辨两物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根据眼睛所处的状态和时间不同有静视力、动视力和夜间视力之分。
① 静视力
静视力是站在视力表前5m处,依次辨认视标测定的视力,视力共分12级,;,无红、绿色盲。
② 动视力
动视力是处在运动中观察物体的视力。受到车辆运动速度和自身年龄的影响,,速度增加或年龄增大,动视力就会下降。
第六页,共80页
第七页,共80页
③ 夜间视力
夜间视力受光照度、背景亮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2)视觉适应
视觉适应是视觉器官对于光亮程度突然变化而引起的感受性适应过程。
3)眩目
若视野内有强光照射,颜色不均匀,使人的眼睛产生不舒适感,形成视觉障碍,这就是眩目。
4)立体视觉
立体视觉是人对三维空间各种物体远近、前后、高低、深浅和凸凹的一种感知能力。立体视觉良好是安全行车的重要条件。美国等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早已把立体视觉列入选择汽车驾驶员的必备项目。而我国选用汽车驾驶员时,不进行立体视觉的测试,以致造成了一些不应有的交通事故隐患。
第八页,共80页
5)视野
两眼注视某一木匾,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视野受到视力、速度、颜色、体质等多种因素影响。静止时驾驶员视野最大。车辆速度越快,视野就越窄。表2-1显示了视野与行车速度的对应关系。人眼的视野可用视野计进行测定,如果驾驶员的双眼视野过小,则不利于行车安全。
6)色视觉
色视觉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不同波长的感觉不同。
不同的颜色对驾驶员产生不同的生理心理作用,如红色显近,青色显远;明亮度高的物体视之似大,显轻;明亮度低者,视之似小,显重等等。
第九页,共80页
第十页,共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