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拍坛十年看发展.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拍坛十年看发展.doc

上传人:小泥巴 2021/11/3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拍坛十年看发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拍坛十年看发展
     对于普通人来讲,10年的时间已完成了从哑哑学语的幼童到用语言进行交流的阶段;作为一个世纪,10年便是一个时代更替的度量;作为一个企业,10年是完成原始积累的过程;而对于一个行业,10年仅仅是跨出长足征途的一小步。
  ――贾云涛
  
  20世纪80年代,国门再一次打开,我国经历着一次史无前例的变革,预示着中国将以一个崭新、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在这次变革中,许多消退的行业重新得到复苏,中国的艺术品拍卖业正是在这种大的变化、大的格局中突显出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国营大中型企业的转型,私营经营者的增加,国外的资本的输入,使得物质财富极大的丰富起来。国内的生产总值(GDP)每年以8%左右的比率逐年递增。中国人均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城市居民的年收入大幅度提升,到目前仍继续保持着这种强劲的势头。
  投资的意识不断地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得到升温,按经济专家的理论:在中国,个人投资已在整个民间资产总量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而投资的基本形式又可分为不动产和动产两大类。以房产为代表的不动产和以股票、有价证券,保险为代表的动产,这两种类型构成了中国居民的主要投资渠道。
  物质发达是上层建筑的基础。随着中国家庭的居室得以改善,代步工具的解决,以及个人存款的增加,部分人将多余的闲置资金转向了新的领域。毫无疑问,艺术品作为承载历史和人文精神的载体,开始成为人们追逐的对象。特别是在近几年,推广文化事业和投资艺术品这样的话题,在不同的媒体上得以张扬,使得文化艺术、文化产业在人们的意识里扎根、升温,艺术品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类人群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越来越成为资金流向的另一趋势。
  上世纪80年代,国际两大知名艺术品拍卖公司登陆香港,随之带动了整个华人区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将中国古代艺术品的价格推到了一个新高,亚洲的一些华人藏家和行家相继浮出海面,成为市场上的领军。与此同时,国内的文物及艺术品的交易大多是少数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文物商店中进行或私下交易,只有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人士,开始涉足海外市场,吸取国际上的交易模式并将其引进。
  上世纪90年代初始,拍卖这一泊来的形式,在中国大陆得以推广,相继在以文化为中心的北京和以商业为中心的上海两地,形成了两大艺术品交易区域,在这两个区域内,陆续地成立了多家拍卖公司。每个拍卖公司又都有着自己的经营模式和运作体制。随着拍卖业十年的发展,原来隐秘的价格公开化了,私下的交易变成了公开的交易,艺术品的交易量不断放大,其交易的金额逐年刷新,艺术品拍卖十年的历程,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推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将早期的拍卖与目前的拍卖进行比较,试举几个数据便可一目了然。1994年春季中国嘉德首次拍卖,共计244件拍品,成交金额1,423万元,,二件拍品过百万元,第一次让国人意识到艺术品的价值。在刚刚结束的2004年中国嘉德秋拍中,14个专场包含了6大门类的艺术品,拍品总数6082件,成交总额48,,,共计73件超百万作品成交,超过千万元的拍品有2件。此中书画总成交额为35,,总件数1364件。。我们不难从上述简单的数据判断出,十年中国艺术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