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建设生态文明 走"生态立县"之路
1
内容提要
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2
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4
正确理解生态文明的涵义
3
1
生态文明提出的重要意义
3
3
坚持生态文明建设 走“生态立县”之路
3
5
2
建设生态文明,根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开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
——十七大报告摘录
3
十七大报告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开展方面出现了六个新的提法。
一、将科学开展观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成为统领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开展的总纲领;
二、提出生态文明概念;
三;中央在2005年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之后,十七大进一步提出更明确和具体的要求,即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开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四、将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作为确定经济增长目标的先决条件;
五、首次在和平开展道路的内涵中,明确了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原那么,首次提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努力;
六、首次在完善根本经济制度和宏观调控体系中明确提出要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即建立考虑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本钱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实行有利于科学开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4
一、正确理解生态文明的涵义
5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
——?周易?
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
6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运转的客观规律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良性运行机制,是和谐开展的社会文明形式,是人类物质、精神和社会制度成果的总和。
7
中国先秦时期以来的生态思想
“能尽人之性,那么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那么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那么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庸?
把天地万物风调雨顺的生态平衡景象与人类自身崇尚道德紧密联系起来,阐发了“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
?周易?包含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吉,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8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道家
?涅槃经?中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
——佛家
?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
?周礼?上说:“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
“殷之法,弃灰于公正者,断其手。〞
9
三 、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