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张掖市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构思
上海园林工程
二零零八年九月
本次汇报共分为五大局部:
一、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情况简介
二、对张掖城市的初步感性认识
三、总规调整的总体思路
四、总规调整的指导思想
五、主要规划内容
汇报提纲
本单位为风景园林甲级资质。
本工程负责人曾参与或主持多种类型的城市规划工程,主持完成过湿地生态恢复规划工程的案例——渭河湿地生态恢复规划,该规划为咸阳市报省批复的重点湿地规划工程。
一、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情况简介:
张掖市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多种文化交汇融合的地区,城市规模适中,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根底,文物旅游点较多,但缺乏良好的旅游环境,城市风貌特色(尤其建筑)不强,但湿地生态环境很有特点,具备形成城市根本景观的条件,也具备形成良好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利条件。
二、对张掖城市的初步感性认识:
总体分析之后,我们认为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脉络不畅〞:
水脉不畅
文脉不畅
3 经(济)脉不畅
1.水脉不畅——城内地下水位高,内涝,城外湿地退化,生态功能降低;排水(尤其污水)系统不健全,污水处理厂水量缺乏。
2.文脉不畅——文物古迹景点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上多种文化交融,但城市风貌特色不鲜明。
3.经(济)脉不畅——丰厚的文化、良好的生境,却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微乎其微。
三、总规调整的总体思路:
打造城市特色——“丝路水城〞
“丝路〞——表达了张掖的古老与文化,表达了商贸的流通与文化的交融(东西文化的交融区),隐示了戈壁丝路的风情文化。
“水〞、“城〞——张掖的城市特色“半城芦苇半城塔,三面杨柳一面湖〞,芦苇、杨柳表达的是绿,但其本质是水,湖也是水。塔那么表达的是文化和历史,“湿地之城〞“古城〞“文化名城〞都离不开一个“城〞字,城也是人类聚居地、家园,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
这个概念充分整合了金张掖的特点,概括了“戈壁绿州〞、“ 生态家园〞、“ 湿地之城〞 、“文化名城〞等概念。
四、总规调整的指导思想:
梳理水系,完善城市水系统,做活水文章,以水景、水岸、水系作为张掖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打通城市的水脉、文脉,塑造城市崭新形象,带动张掖旅游、休闲娱乐、房地产、商贸及产业的飞速开展,从而使城市经(济)脉通畅,带动城市的整体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