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幼师情绪对幼儿教育的影响【摘要】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 愉快、欢乐、适度平稳的情绪能使中枢神经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因此, 教师只有保持愉快平静的心境, 才能带来乐趣和幸福感, 也才能使幼儿产生一种愉快的感情体验, 提高积极性, 并因此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幼师只有用自己的言行品格去影响幼儿,才是为人师表。【关键词】情绪教育影响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 师幼交往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 更是一个情感交流过程, 幼儿教师只有力求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和谐统一起来, 才有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情绪和情感因素在师幼交往中具有特殊意义。师幼交往中幼儿教师的交往对象明显处于劣势,交往结果不会对幼儿教师产生明显的实质性影响, 在客观上影响幼儿教师情绪或行为的自控性。这也给我们一个警示: 不能忽视幼儿教师的情绪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在班里,教师的情绪感染着幼儿产生相应的情绪。教师生气,幼儿就紧张害怕; 教师愉快, 幼儿就轻松活泼; 教师表扬, 幼儿就高兴。我们都期待孩子成材,而情绪就是成功的“催化剂”,人的智力可以通过情绪的调节而产生更高的效应,人也会因此更聪明、更能干。在这有限的空间和有限的时间内, 能否把活动组织得井然有序、有特色, 趣味横生, 教师自身的情绪如何, 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首先,当情绪自然协调而又平稳时,就会觉得组织幼儿活动连贯, 轻松而又愉快。明明的故事就证明了这一点。讲故事时, 明明在自己玩, 老师见了马上问他故事的名字, 明明当然回答不出来, 老师对他说不要急, 只要你认真听就行, 果然接下来的时间明明很认真地听, 并且一连举手回答出几个问题。在活动中, 教师的情绪不佳、不良则会抑制、干扰教师的认知过程, 使得教师的能力无法得到正常发挥,更谈不上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孔子曰:“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平心而论, 作为教师也肯定不希望别人批评自己或对自己发脾气、闹情绪, 所以当教师因课堂中的突发事件而欲把消极情绪带给幼儿时, 不妨冷静处理, 暂时把它搁置一边,或把即将脱口而出的情绪话换一种恰当的方法表达出来。教师怎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绪, 以及由这些情绪造成的心理氛围, 必然会对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幼儿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同时也影响着自身的心理健康。与开朗活泼的教师朝夕相处, 幼儿会受到积极情绪的影响, 也会保持愉快向上的情绪状态。反之, 幼儿会感到压抑与沉闷。积极的心境来源于良好的品德和个性, 如果教师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幼儿, 胸怀开阔, 兴趣广泛,为人友善,心态自然就会平和。二以宽容之心对待幼儿的过错所谓宽容就是宽大, 有气量, 不计较, 能容纳。一旦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受教育者的幼儿之间有了情感的沟通,幼儿就会信任教师, 这就为接受教育打下了基础。而宽容能够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只要我们多一点宽容, 我想我们收获的也许比想象的要多得多。三及时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当教师感觉到自己怒从心起时, 最好先不要说话, 可以做几次深呼吸, 或者暂时离开现场, 让自己有时间冷静下来。现代心理学研究和实践为教师摆脱消极情绪困扰、调整心态、维护身心健康提供了很多可利用的方法。 1 .转移法,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