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略说缘起十二支.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略说缘起十二支.doc

上传人:Gebu 2021/11/6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略说缘起十二支.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略说缘起十二支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起愁叹苦忧恼,是名为纯大苦蕴集。
 
 
一、无明
对四圣谛的无知就是无明。无明涉及的是心,无明是指心的状态,心有无明就会生起“行”——无明缘行。佛陀揭示的十二缘起的真理为禅修指明了方向,人们要完全彻底地灭除苦,需要先灭除无明,而灭除无明需要体证四圣谛——苦、集、灭、道,对四圣谛的完全体证可以断除无明。修****四念住可以证知四圣谛,从而断除内在的“无明”。当“无明”被断除时,无休无止地缘起运转就从最根源上停止了——“无明灭则行灭”,这就是最究竟的灭苦之道。
 
二、行
一般会把“行”解释为由身口意所造的业,有些也把“行”定义为“福行、非福行和不动行”。其实,这里的“行”与五蕴中的“行”就其本质而言是相同的,“行”是因无明而生起的一股造作的力量,正是“行”的力量导致了无休无止的轮回现象——苦的循环往复。
轮回的本质是苦,不断轮回应理解为苦的反复发作,而无法从根源上得到治理。“轮回”这个词虽然在现象上可以理解为三世轮回,但在其本质上,即从究竟的法义上,应理解为苦——“苦”为轮回的本质。完全灭苦的佛陀与阿罗汉们不再轮回,是指他们的内心因断除“无明”而不再产生苦。虽然他们在证悟后尚存在于此世——在世间的意义上可以这样诠释,但因他们从根源上熄灭了苦的缘起——断除了“无明”,所以他们不再有轮回,即不再投生于苦界。
 
三、识
有把“识”解释为结生识。其实这里的“识”可以有比“结生识”更为宽泛的内容: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就是六识。与六识相对称的是“六入”。如果把缘起的过程理解为俗世意义上的一个人的出生,那么,这里的“识”可以理解为“结生识”。但佛陀发现的“十二缘起法则”是胜义谛,是揭示“苦生起的过程”,由此而揭示出所谓轮回,其实只是一个苦的反复生起的过程,因此,从最科学的因缘法上来看,最究竟的止息痛苦的方法就是从根源上治理苦,即从内心中驱除“无明”。
 
四、名色
名色就是身心。在俗世中称为身心,在佛法术语中称为名色,名就是心,身就是色。名包括四个部分:受、想、行、识——四蕴,这四蕴再加上色蕴就是五蕴,五蕴就是身心,也就是平常俗世意义上所称谓的人。
从究竟法的意义上看,佛清楚地看到了俗世中所称谓的人,其实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个部分,这五部分归纳起来就是名色。
 
五、六入
在识的部分有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现在,与之对称的六入即是,从眼根进入的、从耳根进入、从鼻根进入的、从舌根进入的、从身根进入的、从意根进入的。进入的是什么呢?这就是根与尘撞击之前的进入的信息,有六个进入的渠道,即六根门。由此六根门进入,则会有后面的触,即六触。
 
六、触
触有六种,即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触在这里的意思是根尘相接触后的一种感受,有信息接触,则心知道,这会引生后面的感受。
 
七、受
触有六种,即从眼耳等六根进入的触,那么,前面有了六触,随之相应的就有六个方面的受,这就是触缘受。从眼根进入的触引生眼触的受、从耳根进入的触引生耳触的受,同理,从鼻、舌、身、意进入的触引生与其相应的受。八、
 
八、爱
有了前面的六种受,于是,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