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
第一页,共16页
孟 子
《孟子》:共七篇,记录孟子与其弟子的思想言论和政治活动。
《孟子》《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主张:“仁政”统一天下。反对暴政,反对战争。
孟子:
名轲,字子舆。(“孟子”是人们对他的敬称)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 ,与孔子
合称 “孔孟”。
第二页,共16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三页,共16页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 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第四页,共16页
得道多助 失道寡 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夫 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 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 民不以封疆 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 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guō)
(fú)
(sù)
(yù)
(jiāng)
(guǎ)
(pàn)
(qī)
第五页,共16页
积累文言知识
,试疏通大意。
、句。
第六页,共16页
重点实词
失道寡助
天时
地利
人和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
人少
宜于做某事的自然气候条件
地理优势
人心归向,上下团结
内城
外城
包围
第七页,共16页
重点实词
城非不高也
池不深也
米粟非不多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委而去之
多助之至
故君子 有不战
城墙
护城河
粮草
武器装备
放弃 离开
极点
行仁政的君主 或者
第八页,共16页
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同“叛”,背叛。
词类活用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域:名词作动词 限制。
固:形容词作动词 巩固。
威:形容词作动词 树立威信。
第九页,共16页
疑难句子
环而攻之而不胜。
兵革非不坚利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第十页,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