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保护古建筑,保护民族未来(精).doc

格式:doc   大小:57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保护古建筑,保护民族未来(精).doc

上传人:花双韵芝 2021/11/7 文件大小: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保护古建筑,保护民族未来(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保护古建筑,保护民族未来(精)
保护古建筑,保护民族未来(精)
1 / 9
保护古建筑,保护民族未来(精)
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 梁思成
唐韦应物有诗云: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此首伤怀之作在我漫步北京新城时屡屡浮上心头。犹记梁思成公当年力主在北京老城
外建造新城的方案遭否决后,北京古建筑如何在历次风风雨雨蹉跎反复之中沧海桑田。老人们大概不会忘记老城门,新人们却也无法从大量拷贝西方的写字楼上看到一丝巴黎纽约的味道来。
自元大都安居京城以来,虽中有几次波折动摇,但北京城作为一国之都的地位却是基本稳固的。中央集权制的政治制度下,中央所在地北京的一举一动全如蝴蝶效应般在全国产生波动和影响。以北京城市建筑的变迁作为中国近现代城市建筑变迁的一个标本,大概不会有什么不妥。且让我们将目光回放至一百余年前,去看看这些文明古国的艺术珍品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如何尝遍了世态炎凉,阅尽了变故沧桑。
以1840年为近代史的开端争议不多,这一年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与传统文化开始剧烈动荡的开端。鸦片战争的意义绝非局限于政治和军事等亲眼可见的领域内,其文化层面上的影响更为持久和本质。鸦战为国人开辟了一个新的参照系,使得中华民族文化的衡量与评价标准不再为本国所有。西洋人带给中国另外半个世界,而这半个世界远比中华帝国眼界内的四海五洋凶猛得多,也先进得多。中华文
化自此被放置于全球之中,有了它自己的位置 —— 亚洲东部临靠太平洋的国家。中华文化从自我陶醉的幻影中开始被人指指戳戳。
西洋人的坚船利炮很快让中国的大片领土沦落为殖民地。而殖民也绝非简单的单向侵略。实际上依仗着先进的文化制度和武器装备,中国人也开始在对西洋人的学****过程中进行有意无意的自我殖民。文化的评判标准发生了变化,不再以五千年历史之长或哲学理念之复杂文化结构之精巧而博大国之名,奴役与被奴役的主奴关系当下确立了两种文明的 “高低优劣 ”关系。
现在在天津散步的时候,还经常看见不少西洋建筑,都是殖民时代遗留的产物。从鸦战开始,中国人开始对西洋人从鄙薄与惊恐转而追随并且崇拜,从器到道,从形而下到形而上全学了个遍。建筑当然不能例外。君不见从鸦战到今天,古建筑拆了多少,二手的西洋模仿品又建了多少。
从鸦战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模仿外国建筑的一个高峰期。需要说明的是,建筑与绘画音乐文学不同,其设计到施工完成必然是商业行为,建筑师的作品也必须获得出资方的认可才能付诸现实。而这一认可也绝非仅是出资方的意愿,考虑到建筑的公共性,其背后还有整个社会文化氛围,传统与舆论等诸多因素扭结在一起。所以建筑往往比其它艺术样式更能敏感捕捉社会心态。
从北洋政府开始,为配合袁世凯复辟,建筑界曾有过一段时间弘扬国粹的复古风潮。这一段时期有大量仿古建筑出现。到民国时蔚然成风,各种办公楼的设计方案中必须要有中国传统建筑样式:大屋顶,审批才能通过。与此同时,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华大地上曾出现过一次外国建筑师模仿中国建筑风格的热潮,尤其以教会学校和医院作品为多。燕京大学、协和医院、辅仁大学、中山大学、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