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狂犬病预防控制
第一页,共125页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
一 狂犬病暴露定义
二 暴露分级
三 判定暴露级别,决定处置措施
四 I级处理原则
五 Ⅱ级处理原则
六 Ⅲ级处理原则
七 伤口处理
八 缝合原则
九 特殊部位的伤口处理
十 首次暴露后的狂犬病疫苗接种
十一 计免接种儿童接种狂犬病疫苗
十二 应当按时完成全程免疫
十三 使用同一品牌狂犬病疫苗
十四 狂犬病疫苗无禁忌症
十五 稀释液按说明书要求使用。
十六 被动免疫制剂使用剂量
十七 被动免疫制剂注射部位
十八 被动免疫制剂注意事项
十九 粘膜暴露者被动免疫制剂使用
二十 注射抗血清的过敏试验
二十一 再次暴露后处置
二十二 免疫效果
二十三 不良反应处理
二十四 高暴露风险者暴露前免疫
二十五 暴露前基础免疫程序
二十六 特殊人群免疫
二十七 预防处置门诊要求
二十八 预防处置门诊必备条件
二十九 预防处置门诊管理制度
三十 规范内容尊从药典或说明书
附件“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使用知情同意书
第二页,共125页
一、狂犬病防治基本知识
第三页,共125页
第一条
狂犬病暴露
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者组织。
狂犬病暴露者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狂犬病宿主动物抓伤、咬伤、舔舐皮肤或粘膜破损处的所有人员。《全国狂犬病监测方案(试行)》(2005年9月8日颁布)
第四页,共125页
*
狂犬病致病机理
病毒的侵入:
1、病毒停留在伤口附近横纹肌细胞内缓慢繁殖1-2周或更长
2、病毒由外周神经进入中枢神经;每天12-100mm速度转运,到达中枢就不可逆转
3、病毒从中枢神经向各器官扩散
第五页,共125页
*
第六页,共125页
*
*
狂犬病病毒的理化特性
对脂溶剂(肥皂水、氯仿、丙酮等)、乙醇、甲醛、碘制剂以及季胺类化合物、酸(PH 4以下),碱(PH 10以上)敏感,容易被杀灭
对日光、紫外线和热敏感,病毒悬液经56℃ 30~60分钟或100℃ 2分钟即失去活力,因此也易被巴氏消毒法消毒
不易被酚或来苏尔溶液杀灭
对干燥、反复冻融有一定抵抗力
第七页,共125页
*
*
人得狂犬病前提
破损皮肤或者粘膜受到狂犬病病毒污染;而且一定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过程
机体对狂犬病没有足够抵抗力
第八页,共125页
*
狂犬病暴露后的风险
头面部多处咬伤:50-80%
手指手掌手臂多处咬伤:15-40%
一般情况:10%以下是否发病跟很多因素有关
为什么不是100%?
第九页,共125页
犬仍是引起我国狂犬病的主要动物
90%左右的狂犬病由犬伤引起
5%由猫伤引起
第十页,共1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