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国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最根本的问题, 改革开放 30 年以来, 我国农村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就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现状出发, 提出了我国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 希望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关键词:农村;农民;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 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机遇, 国家政府不但全部减免了农业税, 而且还拿出巨额的资金对农业生产进行专项补贴, 加大了老少边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同时还正在想方设法为农村建立养老, 医疗保障体系等, 彻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当前农村该怎样发展?如何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早日腾飞, 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一、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一) 农村经济投入少较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中国长期实行城乡经济结构, 国家税收和财政体制实行偏向城市和歧视三农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而致使农村在国家税费改革以前的地方经济负债累累, 连最基本的村级运转和乡镇级( 包括县级) 财政到了无法正常供给。更谈不上大力扶持项目推进和发展地方经济了, 更有甚者有些较落后的农村连“村两委”都结构不全, 即使能有一套领导班子也是人浮于事, 真正能够带动地方发展经济的能人和有知识科技水平的人,都不愿在地方任职, 而转到外地发展个体经济了, 地方只剩下一些文体水平较低、业务能力较弱的年长同志支撑艰难的工作局面, 对地方经济也是爱莫能助,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二) 农村领导干部素质低当前农村领导干部不能够去主动学习, 党中央和地方的各项政策方针及理论知识。有时上级部门也会组织一些集体学习活动, 但他们的学习内容泛而不专, 多数是“走马观花”式学习。而这些知识学习起来相对乏味, 难以调动领导干部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习后, 他们对理论知识和政策方针的掌握也只是学个表面功夫。学习结束又不复习消化, 在实际工作中, 就很力不从心。基层领导干部的改革创新意识不强, 发挥不了干部的“火车头”作用, 由于自身理论知识和政策方针的欠缺, 更不能及时的向农民传授。使多数农民的思想相对落后于时代发展。思想决定出路,没有思想就没有出路。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农村经济要想高速度发展难上加难。二、发展农村经济的策略(一) 深化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目前应重点改善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切实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市场发展的规划, 改善市场基础设施, 扩大市场吸纳能力和辐射能力;加大市县级粮食专业市场的培育,优化政策环境,增加政府投入。重点解决基层和农民及生产者的信息联结, 努力做到以需定产、以销定产。二是逐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农技推广体制, 建立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按照服务主体多元化的思路进行改革和创新农技推广体系,坚持政府扶持与自我发展相结合, 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管理制度;逐步放开农村服务市场,允许和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农业技术服务机构。三是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要进一步明确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功能定位, 更好地发挥为家庭承包经营提供服务等职能,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 尽快把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成为引领亿万农民走向国内外市场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二) 重视农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