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校代号:10536
学号:**********
密级:公开
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还陌生以陌生
——李继宏译本《追风筝的人》分析
学位申请人姓名 李 素 芳
指 导 教 师 申连云 教授
所 在 学 院 外国语学院
专业名称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论文提交日期 2013 年 4 月
论文答辩日期 2013 年 5 月
答辩委员会主席 蒋坚松 教授
Representation of Defamiliarization in Literary Translation:An
Analysis of Li Jihong’s Chinese Version of The Kite Runner
by
LI Sufa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satisfac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in
Linguistics & Applied Linguistics in Foreign Languages
in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upervisor
Professor Shen Lianyun
April, 2013
摘 要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核心理论。该
理论强调的是要改变日常语言习惯化、自动化的状态,使人们对熟悉的东西感到
新鲜、新奇和陌生。在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看来,文学不在于让读者熟悉对象的
内容,而在于通过陌生化使读者感知艺术形式本身,从而重新唤起读者对艺术的
感知,也就是说使其体会到文学的本质特征--文学性。陌生化手法对于增强作品
的文学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存在于语音、词汇、句型、篇章等各个层面。在
文学作品中,作家大量运用各种陌生化手法,对形式与内容加以“陌生化”的变
形处理。同样,为了对抗阅读中的审美疲劳,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寻求新奇
感。读者在被文学作品中的陌生化形式吸引的同时,也会去探究作家的深层用意。
正是由于陌生化这个概念在文学中的重要性,文学翻译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就不
能不去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处理原作中的陌生化手法,这也决定了译作的成败
与否。
The Kite Runner是胡赛尼的新人之作,也是第一部阿富汗人用英语写成的小
说。该小说以上世纪后期动乱前后的阿富汗为背景,自2003年出版以后受到世界
范围内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好评,并因其文化现实意义而引起了巨大反响。该小说
通过特殊的视角和巧妙的情节安排以及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