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戊戌变法(Wùxū Biànfǎ)20
第一页,共21页。
课前提(qiántí)问
背景(bèijǐng)
代表(dàibiǎo)
时间
目的
内容
结果
评价
口号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
第1页/共21页
第二页,共21页。
戊戌变法(Wùxū Biànfǎ)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Guāngxù)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Guāngxù)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Guāngxù)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第2页/共21页
第三页,共21页。
背景(bèijǐng)
代表(dàibiǎo)
时间(shíjiān)
目的
内容
结果
评价
口号
(1)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历史使命:救亡图存。(原因主要是帝国主义的侵略,重要原因是清政府腐朽统治)
(2)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历史使命:发展资本主义。原因见前。
(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引发的“公车上书”)
(4)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时间:19世纪60年代后;原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冯桂芬。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展开商战;文化上学习传播西方的自然科学;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1898年(农历戊戌年)
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
变法图强
主要内容是:
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守旧势力的反对。
第3页/共21页
第四页,共21页。
公车:汉代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jǔrén)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出处《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汉书·张敞传》:“天子思敞攻效,使使者即家所 在召敞。敞……即装随使者诣公车上书。”
公车(ɡōnɡ chē)上书
时间(shíjiān)
地点
代表
目的
结果
1895年春
北京
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
上书光绪皇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失败。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第4页/共21页
第五页,共21页。
反对旧的,提倡新的。通常指变旧法,行新政。语出:《诗·大雅(dàyǎ)·文王》:“ 周 虽旧邦,其命维新。” 毛传:“乃新在 文王 也。” 陈奂 传疏:“维,犹乃也;维新,乃新也……言 周 至 文王 而始新之。”后因称改变旧法推行新政为维新。
创办《万国(wàn ɡuó)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维新(wéixīn)
维新派的活动
组织强学会维新政治团体的形成
第5页/共21页
第六页,共21页。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lì ɡuó)。……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第6页/共21页
第七页,共21页。
百日维新(bǎirìwéixīn)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的诏书,宣布(xuānbù)“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明定国是”诏的颁布,不仅表现了光绪帝变法的决心,也拉开了震惊中外的“百日维新”的序幕。
第7页/共21页
第八页,共21页。
政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