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点重点总结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点重点总结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点重点总结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总结
第二章重点
主运动:就是切除多余金属层所必需的基本的运动,在切削运动中,主运动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大,只能有一个。
进给运动:使多余材料不断投入切削,从而加工出完整表面所需的运动,此运动速度较低,消耗功率较小,就是形成已加工表面的辅助运动,可有一个或多个。
切削速度:切削加工时,刀具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的主运动的速度。单位为m/s,刀刃各点的切削速度可能不同。
进给量:在工件或刀具主运动每转一转或每一行程时(或单位时间内),刀具与工件之间在进给运动方向上的相对位移量,单位就是mm/r(用于车削镗削)或mm/行程(用于刨削磨削)
背吃刀量:也称切削深度,在垂直于主运动方向与进给运动方向的工作平面内测量的刀具切削刃与工件切削表面的接触长度。
切削宽度:在主切削刃选定点的基面内,沿过渡表面度量的切削层尺寸。
切削厚度:在主切削刃选定点的基面内,垂直于过渡表面度量的切削层尺寸。
切削面积:在主切削刃选定点的基面内的切削层的横截面积。
自由切削:刀具在切削过程中,如果只有一条直线刀刃参加切削工作,这种情况成为自由切削。其主要特征就是:刀刃上各点切屑流出方向大致相同,被切材料的变形基本上发生在二维平面内。(宽刃刨刀)
非自由切削:若刀具上的切削刃就是曲线或有几条切削刃都参加切削,并且同时完成整个切削过程,则称之为非自由切削。其主要特征就是:各个刀刃的交接处切下的材料互相影响与干扰,材料变形更为复杂,且发生在三位空间内。(外圆切削,多刃刀具)
直角切削:刃倾角为零时,主切削刃与切削速度方向成直角(切削沿刀刃法向流出)
斜角切削:刃倾角不为零时,(切削流出方向偏离法线方向)
自由直角-------沿刀刃法向
非直角刀刃-------偏离主切削刃法向
斜角--------偏离主切削刃法向
切削平面:切削平面就是通过刀刃上选定点,切于工件过渡表面的平面。
基面:基面就是通过刀刃上选定点,垂直于该点合成切削运动向量的平面。
已加工表面:工件上经过刀具切削后形成的表面,并且随着切削的继续进行而逐渐扩大。
待加工表面:工件上即将被切去的表面,随着切削过程的进行,它将逐渐减小,直至全部切去。
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工件上正被刀具切削的表面,并且就是切削过程中不断改变着的表面,但它总就是处在待加工表面与已加工表面之间。
金属切削加工:金属切削加工就是利用刀具切去工件毛坯上多余的金属层,以获得具有一定的几何精度与表面质量的机械零件的机械加工方法。
前刀面:切下的切屑沿其流出的表面。
主后刀面:与工件上过度表面相对的表面。
副后刀面:与工件上已加工表面相对的表面。
主切削刃:前刀面与主后刀面相交而得到的边锋,它完成主要的切除工作。
副切削刃:前刀面与副后刀面相交而得到的边锋,它配合主切削刃完成切削工作,并最终形成工件的已加工表面。
刀尖:主切削刃与副切削刃连接处的一段刀刃。
刀具的标注角度:刀具的标注角度就是指在刀具工作图中要标注出的几何角度,即在标注角度参考系中的几何角度。
刀具工作角度:以切削过程中实际的切削平面、基面与正交平面为参考平面所确定的刀具角度称为刀具的工作角度,又称实际角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点重点总结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点重点总结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点重点总结
刀具安装位置对工作角度的影响
1、刀具安装高低对工作角度会有影响
车外圆高于工件中心时,前角增大,后角减小
刀杆中心线与进给方向不垂直时的影响
进给运动对工作角度的影响
车削时由于进给运动的存在,就是车外圆及车螺纹的加工表面实际上就是一个螺旋面
车端面或切断时,加工表面就是阿基米德螺旋线
正交平面:过主切削刃上选定点,并垂直于切削平面与基面的平面。(正交平面垂直于主切削刃在基面的投影。
法平面:过主切削刃上选定点并垂直于主切削刃或其切线的平面。
背平面:通过主切削刃上选定点,平行于刀杆轴线并垂直于基面的平面,与进给方向垂直。
假定工作面:通过主切削刃上选定点,同时垂直于刀杆轴线及基面的平面,与进给方向平行。
前角:在正交平面内从测量的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前角表示前刀面的倾斜程度,有正、负与零值之分。
后角: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主要表示主后刀面的倾斜程度,一般为正值。后角的作用就是为了减小后刀面与工件之间的摩擦与减少后刀面的磨损。
主偏角: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运动方向的夹角,主偏角一般为正值。主偏角的大小影响切削条件、刀具寿命与切削分力的大小等。
副偏角:在基面内测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