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电工基础 2 本章目标完成本章内容后,你将对电工原理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并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了解电压、电流、电阻的定义?了解一般典型电路及其应用?采用相关法则对电路进行计算 3 基本电路?一套基本电路由三部分组成: 1)一个电源; 2)一个电载荷; 3)在电源和载荷间的导线或导体。伏特、安培、欧姆?将电池与用电器具(如电铃、电灯、电机等)用两条电线连接起来,其中出现的电荷的快速移动称为电流。电流能使电铃鸣响、电灯发亮、电机运转。为了方便起见,经常在电路中安装一个开关。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中有电流流动。当开关断开时,电路发生断路,电流消失。除电池外,发电厂内的发电机也可作为供电电源。 4 ?电流指电子在导体内的定向流动,计量单位为“安培”。常用安培表来测量电流的大小。电池内电子总是由负极出发流向正极,这种电流被称为“直流”或者“DC”。直流电有恒定的极性,其中正极和负极的区别是很大的。与此不同的是,由于极性总是在变化,发电机或交流发电机的极端不会标有“+”或者“-”的符号。也就是说,发电机的正负极总是在交替变化。与交流发电机不同,电池的极性很明显。发电机或交流发电机内的电子流动被称为“交流”或者“AC”(可通转换后变为直流供一些电器使用)。电子流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一种“压力差”(“势差”)的存在,其计量单位为伏特。 5 例如,充电后的电池负极比正极附近的电子数要多。在电池正极与负极之间放置一个导体,电子就会从高电势区域(负极)向低电势区域(正极)流动。而电子流将会持续流动直到电池“耗尽”,即其两极间的电势相等,电压为零时。电压的符号为“V”,有时也用“E”来表示。 6 ?导线内电流的流动情况与管道内水流的情况类似。电流和水流的产生都是由于压力的存在,且都是由高压区域向低压区域流动。电压的大小用伏特来表征,并用伏特表测量。?电流的大小,或者流动速度与以下三个因素: 1)外加电压大小(导体两端电势差); 2)导体的长度和大小;3)导体材料。电流的符号为“A”,有时也用“I”来表示。 7 ?所有导体对电流都有一定的阻力作用,这种阻力计量单位称为“欧姆”。通常用欧姆表来测量电阻的大小。由于电阻较小,铜是制冷工业中最常用的导体材料。也就是说,铜对电荷流动的阻滞作用不是很强。铜的传导性优异且在制造和使用中经济性较好。在有些情况下会特意采用较大阻抗的材料,如电阻加热炉中所采用的电热丝材料。电热丝对电子流有很强的阻滞作用并会因此发热。在加热炉中,这种发热是有益的。但是,用作连接加热炉的导线不宜发热,故需采用低阻抗的材料。相比之下,电热丝的电阻较高,而连接导线的电阻较低。 8 ?如下所示为电气系统中电流图。其中电源电压为 230 伏特,电路总电阻为 欧姆,并得到电流大小为 15安培。随后,你将会学到“欧姆定理”公式,并可以根据电压、电流、电阻中的两个已知条件,计算出第三个值的大小。 9 ?伏特表的电阻很高,工作时基本上没有电流通过,并能在电路中任意两点间进行测量。?伏特表的正表棒(红)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接。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电压不能超过伏特表的最大量程。?如下所示(图HAA0054) 为伏特表在电灯线路中的使用。图 HAA0055 为同一电路的典型电路接线图。其中在两幅图中,都用到了安培表。 10 ?与伏特表不同, 安培表的内阻很低。因此,必须掌握两种仪表的正确用法。任一电表的错误使用都能导致电表的损坏并可引起人员受伤。如图 HAA0054 所示, 伏特表(“V”) 与连接电灯的两条导线跨接,即伏特表与电灯并联;而安培表串联在电路内,也就是说所有通过电灯的电流都会通过安培表。故在电路中, 伏特表应并联,而安培表应该串联。图HAA0055 为同一简单回路的原理图,伏特表跨接(并联)在电路中,而电流表串接(串联)在电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