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国画毕业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00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画毕业设计.doc

上传人:蓝天 2021/11/11 文件大小:10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画毕业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画毕业设计
时间:2016-09-28来源:唯才教育网 本文已影响 人 厚德树人笃学致用
kIz %lx %lx %lx %lx %lx %lx %lx %lx
遵义师范学院毕业创作
作品名称:《江山意韵》
系别美术系
专业美术学
年级2016级
姓名袁飞
学号 **********
指导教师王娇艳
2016年04月20日
江山意韵一一之“三远”
袁飞
一、引言
“三远”源自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提出的''三 远法”。说到'‘三远法”很多人可能都会想到水墨山水画的 意境,因为在我们国画山水领域里最流行的莫过于水墨山水 画。但是在山水画里却将山水画分为水墨山水和设色山水,
设色山水又包括浅绛、青绿、金碧、没骨。我的创作《江山 意韵》是一副工笔青绿山水,表面上看“三远”对其可能没 有那么重要。其实不然,青绿工笔山水虽然重在用色,但在 用色过程中将“三远”的理念贯穿其中,对于作品意境的表 现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结合我的创作来谈谈三远在我创作 过程中的运用。
二、“三远”的解读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观点说:''山有三远,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根据郭熙'‘三远法”的观点, 我们不难理解在一副山水画中,高远会让人感到山峰雄健、 山势的逼人。如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后世公认 的具有高远构图特征的作品。最下方是用方直、硬朗而简洁 的线条勾画出的巨大的石头,主峰雄健挺拔近迫眉睫,占据 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正面而来无可避让,只能抬头仰望。 这在中国画构图法则之中被称为“甲”字形构图,也就是上 重下轻的构图法则,这种方式所构之图总是能让观者感受到 整个画面的重量与力量。把一幅山水画的主峰处理在最上 方,不仅会占高度的优势而且所占面积也很大,非常有气势。 一般来说,高远的山水画,用墨比较凝重,这也使得画面增 加了重量感。这是我们对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进行简单的 构图分析而得出的关于“高远”的解释。'‘深远”根据解释
可知,主要是在山的前面向山后窥视,其实我们也可以将其 理解为从山之巅望山之谷,即俯视的效果。这主要体现一个 “窥”字,窥的视线是流动的,曲折的,而非一眼望尽的直 白。从郭熙的《早春图轴》我们就能够品味到山石纵横、沟 壑重叠的蜿蜒曲折之美。''平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 远”,我们也可以将它理解我一种平视的效果。这是一种从 近处向远处延伸、平远至淡的效果,这种效果给人的感觉是 轻松的、脱俗的。这样一种效果更符合山林隐逸之士闲云野 鹤、清静自然、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由于它适合便得到大 力推崇。所以,观古代山水画构图,居于平远的较多,平淡 之远乃是山水画的一种审美境界和归属,也是大多数山水画 家的一种人生境地。所以我在开始创作构思的时候,也有意 识的将平远放于主要地位。
2、“三远”的根源,
要更好的将一个理念融入到实践中。就要对这个理念有 一个比较透彻的了解,所以我在创作中对三远进行了一定的 了解。
三远是北宋时期郭熙所提出的在山水画中怎样对空间 进行营造的理念,也是创作中国山水画时处理空间最为恰当 的方法,几千年来从未被舍弃。似乎这种通过画家精心营造 的理想化的山水可以满足在仕途遭遇不幸的文人向往林泉 的愿望。那么这种理念的文化根源是什么呢?
我们现实生活中,“远”非常容易理解。而在山水画
创作中“远的意义是需要我们进行升华的。“远”对于人的 思想境界,人生追求却有更大的意义。其作用可把人的视线 和思想引导到很远的地方,可能是天上人间,也可能是世外 桃源。一种远离世俗烦嚣,伴随大自然山水情趣而来的至高 至远的境界呈现在脑际,人们被凡尘世俗所污惑的心灵便得 到暂时的净化、酥换。
远的距离是无限的,近的距离是有限的,无限的远建立 在有限的近的基础之上,有限的近也需要无限的远来衬托。 所以,远与近是相对的,近是远的基础,远是近的延伸。我 们在欣赏山水画作品时仔细去品味画面的内涵并可品味出 在一副咫尺画面之中涵盖着无比丰富的经典哲理,此时我们 的心灵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思绪融于山水之中,跟随 着山水自由的飞跃到凡尘皆尽一尘不染的境地。这种境地似 乎与《庄子》的境地、玄学的境地有某种相通之处。‘'庄子 对道论的重点是讨论心灵的境界,追求精神上对世俗的超 越,追求精神的自由是庄子的人生理想”。由此可以看出山 水画的精神内涵和《庄子》的哲学思想是相通的。这是由于 山水内涵和山林隐逸之士精神相通,山林隐士的思想与老庄 的思想不谋而合,其思想通过山水画的创作而流露于山水画 上。所以,在古代山水画中所体现的''远”可以说是源于《庄 子》的思想。
三、三远法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的体现
意境作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