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科技创新办法.doc

格式:doc   大小:1,940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科技创新办法.doc

上传人:布罗奇迹 2021/11/11 文件大小:1.8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科技创新办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科技创新办法
关于印发《上海市国资委系统推进科教兴市管理工作
试行办法》等五个办法的通知
沪国资委规[2006]755号
各出资监管单位:
《上海市国资委系统推进科教兴市管理工作试行办法》、《上海市国资委出资监管单位科教兴市工作考核试行办法》、《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科技创新中国有产权流动的试行办法》、《上海市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奖励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试行办法》、《上海市台管理试行办法》已经市国资委主任办公会议(2006-13)审议通过,现予印发,上述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请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贯彻落实中遇到的情况请及时与我委联系。
特此通知。
二〇〇六年九月七日
(三)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四)组织实施科教兴市项目。
(五)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六)探索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第五条 (运作与服务平台)
上海大盛资产有限公司作为市国资委科教兴市的项目管理、资金拨付、成果转化运作平台和服务平台,主要职责是:
(一)项目管理。负责科教兴市项目受理、项目评审、项目筛选、项目推荐、项目评估。
(二)专项资金管理。负责科教兴市专项资金拨付,实行专款专用、专帐管理、专人负责,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实行动态监管。
(三)成果转化。对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并争取与本市企业进行嫁接,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四)技术服务。了解企业的科技需求,收集科研成果,对接国内外的技术资源,为本市国企科技创新做好中介服务。
第六条 (项目推进管理)
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市国资系统科教兴市项目实行分层分类管理。
(一)市国资委重点推进、跟踪出资监管单位承接体现“战略产业原始创新”、“重点领域集成创新”特点的项目。出资监管单位围绕核心主业自定和推进体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特色的项目。
(二)项目实施应当实行规范的项目责任制,并以契约形式明确项目攻关目标、实施主体、技术路径、领军人物和时间节点。承担单位应与项目领军人物签订协议,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重大事项,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报告。
(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投资活动中涉及专利权、商标权、版权和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的,经资产评估,由出资监管单位审核、认定,可作价入股,有关情况由出资监管单位报市国资委备案。
第七条 (考核)
市国资委对出资监管单位的科教兴市工作实行项目考核、重点考核和全面考核,考核对象为出资监管单位的领导人员。
(一)项目考核。主要考核项目完成情况与质量,出资监管单位对项目的支持力度等方面。
(二)重点考核。主要考核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专利、品牌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
(三)全面考核。主要考核创新目标是否明确、推进措施是否有力、创新成果是否显现和制度保障是否健全等方面。
第八条 (奖励)
根据科教兴市工作考核结果,对贡献突出的项目团队、项目领军人物和出资监管单位领导人员分别给予奖励。
(一)项目团队奖励。对取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的研发团队,由企业按照《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从该项成果的税后净利润中按规定比例实施奖励。
(二)项目领军人物奖励。按照《上海市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奖励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试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科技创新中国有产权流动的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对贡献突出的领军人物给予特别奖励。
(三)领导人员奖励。对全面完成项目考核目标、重点考核目标和全面考核目标的领导人员,市国资委按照《上海市国资委出资监管单位科教兴市工作考核的试行办法》给予特别奖励。
第九条 (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条 (解释部门)
本办法由市国资委负责解释。
上海市国资委出资监管单位科教兴市
工作考核试行办法
第一条 (目的和依据)
为引导市国资委出资监管单位(以下简称“出资监管单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激发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上海市国资委系统推进科教兴市管理工作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 (适用对象)
本试行办法所称科教兴市工作考核(以下简称“考核”)对象为出资监管单位。重点对出资监管单位产权代表进行考核。
第三条 (考核原则)
考核工作贯彻以下原则:
(一)传递责任。通过考核层层下传责任,直至科技创新项目的实际承担单位和项目团队、领军人物。
(二)注重实效。通过考核切实提高出资监管单位的创新能力、技术含量和科技产出。
(三)分类实施。考核范围突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根据不同行业实施分类考核。
第四条 (考核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