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商业模式访谈.doc

格式:doc   大小:10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商业模式访谈.doc

上传人:天道酬勤 2021/11/11 文件大小:10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商业模式访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社区商业模式访谈:豆瓣网的收入来自产业链上游
2007-6-19 10:15:06 艾瑞网 王砾瑟 
  正如中国新闻研究中心苏林森所说:“。〞,商业模式曙光可现。豆瓣网就是其中最早一批、模式鲜明的一个例子。为分享豆瓣网在模式上的探索经验,日前记者对豆瓣网创始人杨勃进行了专访。
  豆瓣与读书
  象土豆网、,豆瓣网同样有个特别的名字,亲切,易记。“豆瓣〞取名的缘起是杨勃开始做豆瓣网时,住在北京一个叫“豆瓣〞的胡同里。在内容上它也具有草根气息,符合整个网站的风格。
  爱读书的用户进入豆瓣网,翻开一本书,点“我想读〞、“我看过〞、“我正在读〞等按纽就可拥有一个自己的“书单〞,同样也可以发表评论来决定别人言论的排行榜。此外,豆瓣用户可以购置感兴趣的书,还可以比拟图书的价格。喜欢看电影,听音乐的用户能获得同样的受益。
  运营模式:帮助用户发现新东西
杨勃于2005年3月正式创办豆瓣网。之前作为留美物理学博士,在2000年回国,期间还曾从事4年的物流工作。后来发现自己看了很多书,但是与周围同事、朋友沟通仍然感觉学有所限。所以萌生创办网站帮助大家发现新东西,这成为他设计新网站的出发点和豆瓣的核心价值。
,我们团队并不参与用户内容的产生、不参与内容的编辑,所以实际上最主要的工作是在维护一个技术的平台,我们是一个少而精的以技术为主的团队,这个阶段每个人做的事情都至关重要。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做的事情本质来决定的,不是一种刻意的追求。
豆瓣网创始人杨勃
  众所周知,豆瓣网几乎就是杨勃在星巴克写成。不过杨勃说并没整体参照一个网站,只是围绕核心理念又借鉴一些好的元素,比方参照标签〔tag〕、亚马逊的内容推荐等构建了目前豆瓣网的大致框架。豆瓣网上线半年多后,他才发现一些美国网站与豆瓣模式有点神似。  
  
  用户还没听说过的东西可能是一本书、一场电影、一张唱片、博客评论。不过,杨勃认为这些日常需求虽然普遍却没有得到满足。因为传统网站往往呈现最热门的东西,实际上每个人的兴趣却不一样,用一种东西显然不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所以豆瓣采用“个人中心〞的方式满足他们。
  豆瓣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这件事。第一种是用户用道的东西发现同类的人,再通过同类去发现新东西。比方豆瓣上有10个人看过同一本书,他们在某些地方的兴趣会比拟相似。在这个10人当中,甲看的其他书乙也可能感兴趣,甲的排行榜列表可能也贴近乙的需求。
  第二种是不用他主动浏览别的用户,就可以直接看到的。每个人的评论、点击都会被系统记录,组成一张个人列表。豆瓣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这张列表,判断他的兴趣所在,推荐一些他同类的人喜欢看而他没看过的。这些不一定是最流行、最有价值的东西,但与他的兴趣契合。
“个人中心〞的读书空间
  豆瓣开展至今,运营模式仍然沿袭最初的设计思路。目前拥有书、电影、音乐等类别的目录也到达100多万条。注册会员是60万,不过据杨勃介绍“潜水用户〞〔未注册的读者〕却高达注册会员的10倍。
  
  ,豆瓣内容来自用户,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