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专业引导师培训课程.doc

格式:doc   大小:2,694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专业引导师培训课程.doc

上传人:幸福人生 2021/11/11 文件大小:2.6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专业引导师培训课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专业引导师培训课程
专业引导师培训课程
一 先做一下互动,做一下自我介绍,做一下小游戏
二 引导师的重要性:
引导其实是帮助摄影师吸引眼神和指导动作,协助摄影师完成拍摄任务。而我们从事这个岗位的人称之为引导师。在我们这个行业被称之为导师,也被称为引导阿姨。
引导的工作就是根据拍摄要求和宝宝做游戏的过程,了解孩子生理及心理特征。熟练掌握引导技巧。引导师的能力很重要,培养难度不次于摄影师。现在引导这个职位也越来越被认可,被行业所重视。有些影楼延续了婚纱影楼的说法称之为引导,严格来讲叫摄影助理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婚纱摄影都是成年人,比较好控制,助理只需要挪一下灯,拿一下道具就可以了,但儿童摄影就不一样了,孩子本身就不受我们控制,作为一个儿童引导师不仅要有爱心,真心喜欢孩子,还要学****与儿童相关的教育学,儿童心理,积累育儿经验,摄影常识等基础和色彩搭配与服装陈列,服装搭配,引导技能技巧等专业知识,才能很好的服务顾客,很好的配合摄影师完成摄影工作。
发展么?只有努力没有完成不了的!
五 优秀引导师的标准
1)引导师的任职要求
A:年龄在18-30岁之内,五官端正,身体健康
(像你们这个年龄是做引导最具有优势的,你们现在还保持着一颗童心,有一颗充满***的心,有一颗对未来充满梦想的心。但你们刚出校门,社会经验不是特别充足,一些关于孩子的一些经验还不是特别多。这些都以后加以学****的,建议多看一些时尚的书刊,一些时尚的综艺节目)
B:做为一名优秀的引导师必须要具备亲和力,性格要活泼开朗,声音甜美,吃苦耐劳,能够真正喜欢这个行业,喜欢孩子,对孩子要有耐心,爱心,责任心,细心还要有一颗童心。
C: 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因为你给孩子拍照不只为孩子拍照,还要与孩子的家长有良好的沟通要知道妈妈们喜欢的是什么,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跟据妈妈的喜好而更好的配合摄影师进行拍摄。
六 引导师的职业素养
1)个人卫生:服装干净,无异味,上班穿着工装,着装休闲宽大,不穿奇装异服。
2)工作期间胸前不佩戴金属或质地坚硬的饰物,不戴戒指,金属手镯,耳环(最主要的是不能留指甲,,不涂夸张指甲油)这里所说的一切都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服务品质,更好的保护宝宝
3)要穿袜子进棚,袜子物破洞,无异味,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带鞋套
4)长发要收起来,短发刘海不影响视线,整洁自然
5)工作态度积极端正,面对家长,不卑不亢
6)对孩子要有耐心,抱孩子的时候,抱姿要正确,动作要轻
七 如何提高引导师的工作效率
1)养成道具,服装,鞋,帽子归类,了解服装,道具鞋,帽子种类,以及位置。经常看一些儿童生理特征的书,拍前要和宝宝妈妈交流孩子的一些喜好和****惯
2)在孩子进入店里时,就要提前和孩子及时沟通,让他喜欢和你在一起玩,这对以后拍摄有很好的帮助。
3)在拍摄过程中,就当成跟孩子玩一样,就是一个游戏的过程,掌握住一些游戏技巧。有时候用同样的游戏用同样的方法去逗孩子,有些人就可以吧孩子逗笑可有些人就是把孩子逗不笑。知道为什么?是因为你逗孩子是的语调,肢体语言,表情,不到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去玩,孩子都是很聪明的,
要抓住每个孩子的特点,以及他们喜欢的不同话题,孩子跟孩子是不一样的。用童言童语与他们交谈。每个孩子都有他们喜欢的一个点。抓住这些你的工作过程就不会很累了。就可以把工作当成乐趣了。
4)拍完以后要看你导过的孩子的片,回想与摄影师的拍摄过程,了解所跟摄影师的拍摄****惯以及风格。还要和摄影师及时沟通,总结拍摄中的不足以后加以注意,合作多了默契了,工作就轻松了。
5)影棚温度:春天(25摄氏°左右);秋天(25摄氏°左右);夏天(20摄氏°左右);冬天(27-29摄氏°左右);跟家长沟通根据孩子加以调整。
6)多跟家长沟通,知道妈妈们喜欢的是什么,根据他们的喜好拍摄,以后提高后期。
7)拍摄前准备好所拍摄衣服的对应道具,帽子,鞋子,背景等,一切准本好了以后才给孩子换衣服,要迅速,不要让孩子等我们,引导要快,敏捷,领悟性要强,了解宝宝心理需求,了解宝宝的情绪变化。
八 对顾客的一些称呼
1)家长:爸爸,妈妈,先生,女士
2)宝宝:宝宝,宝贝,孩子的乳名,小帅哥,小美女(禁止称呼小不点,小坏蛋,淘气包,喂等一些不雅称呼)
3) 爷爷奶奶:叔叔 阿姨
注意:
语气要亲切,生意要柔和,以微笑对人,热情主动
角度和位置:要和孩子保持同一视线,和孩子交流要蹲下,孩子有多高就要蹲多高。位置在孩子左前方和右下方,距离不要太近或太远,一臂左右距离。
尊重孩子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