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源流.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源流.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源流.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1 2011-06-05 23:21:45 来自: 慎守其真( 剑胆琴心) 一杨式太极拳的类型和体系先师赵斌先生( 1903-1999 ) 、傅钟文先生( 1908-1994 )都坚持杨式太极拳传承于陈家沟陈长兴, 都尊张三丰为太极拳的始祖,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关于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宗师如何从学于陈长兴, 杨式太极拳为何与陈式太极拳有显著不同?我是个没有文化的人, 也说不明白,但是看了我师兄路迪民先生的文章《杨禄禅陈家沟学拳考》[ 路迪民, 《杨禄禅陈家沟学拳考》,载于《武当》, 2005 年 01 期。] ,觉得很有道理。他从两个问题入手:杨禄禅怎样到陈家沟学拳?杨禄禅学的是什么拳?总结了目前太极拳界对杨禄禅学拳历史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路先生对其一一进行考证和解释,旁征博引,史料丰富。并对对赵斌、傅钟文先生的观点予以肯定,结论大致如此: 杨禄禅自幼好武, 长大后以挖煤或做杂粮摊助理为生。一日, 在太和堂药店门前发现有人寻衅闹事, 被药店掌柜轻易抛出丈外。遂经药店掌柜引荐, 长途跋涉, 慕名投拜陈家沟陈长兴。相传三下陈家沟, 前后十八年, 终获太极拳之真谛。或言杨禄禅闻知该拳由武当张三丰所创, 又遍访道家宫观, 另得奇人传授。杨家历来的说法, 称该拳由武当张三丰所创, 传至近代由王宗岳传蒋发, 蒋发传陈长兴, 陈长兴传杨禄禅[ 另见路迪民先生著作《杨式太极拳三谱汇真》,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8 年。第 193 页。]。路先生的考证在此不做详述。同时, 我觉得一种拳术和思想的发展离不开它的具体时代和社会背景,因此,应将太极拳的创立和发展放到更大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中来看,她的产生,体现了诸多先贤们对于生命智慧的感悟。同时,太极拳的形成与老子的《道德经》、道家修身的哲学思想、养生观念, 有着密切的传承和演变关系, 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 并且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杨式太极拳能被称为一个门派, 是因为它在产生、演变、发展和定型的过程中, 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拳术体系。从表现形式上,有多种支系、多种套路和多种演练风格;在拳理拳法上, 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和经验总结; 在太极拳文化上也有着自身的特色和****俗; 这些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理论著述,留给我们后人很多财富。唯有在百花争鸣中,相互交流,相互学****才能取长补短,才能窥见太极拳的博大精深和无穷奥妙。杨式太极拳由鼻祖杨禄禅(1799 — 1872) 创始, 经其子杨凤侯( 生卒不详)、杨班侯( 1837-1892 )、杨健侯( 1839-1917 ), 再到其孙杨兆林( 凤侯之子)、杨兆鹏( 班侯之子 1892-1938) 、杨少侯(健侯之子 1862-1930) 、杨兆元( 健侯次子) 及杨澄甫( 健侯三子, 1883 — 1936) ,九人三代 100 多年间研****和传承, 在清末将太极拳由河北永年县广府镇的乡下带到京城。在民国期间, 又由北京传至上海、杭州、南京、广州等地, 以至影响到社会各阶层。杨家的后人及其各地门徒在新时代将其推广至整个世界,造福后人,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太极拳”这个名称也产生在杨家第一代、第二代在创拳、传拳的过程中。有说是有识之士为杨禄禅所练之拳术起名为“太极拳”;有说“太极拳”名字的由来与义和团运动有关,有说“太极拳”之名始于王宗岳“太极之拳论”,也有说“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