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杜 牧
山行
编辑课件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大李杜” 李白和杜甫
编辑课件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xiá
编辑课件
远上寒山石径斜,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 :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句解:在深秋时节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 路伸向远方。
编辑课件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白云生处:
“白云生处”和“白云深处”比较:
深:浓厚,浓郁 生:生出,存在
“生处”和“深处”都给人有点朦胧飘渺,产生超越世俗的神往之感,都是很动人的。但“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
句解:在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
编辑课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坐 : 因为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林
霜叶:被秋风打过的枫叶 红于 :比……还红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句解:四周枫叶如火,更显得红叶娇美,远远胜过早春二月的花,所以诗人被这美景吸引住了,停下车来观赏。
编辑课件
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点拨:从修辞、情感、哲理方面赏析)
、比喻新异。一般而言,秋叶意味着飘零、衰落、萧条,二月鲜花意味着新生勃发,一般人的心理是不容易将两者在共同点上联系起来的。诗人不仅将经霜的枫叶比作二月鲜花,而且说比这春天里最为鲜艳的花朵还要鲜艳。②情感独特,一反历来悲秋之调 。落脚在红色,强调红色。引起的联想是“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热烈,红得有生命力”。并且又说秋叶的红胜过了新生勃发的新春之红。诗人从秋天里感受到的,就迥异于一般咏秋诗的“悲壮”之调,而是甚至胜过春天的勃勃生机。诗人的情感是独特的。③富有哲理。这是此诗句成为千古绝唱的一个重要特点。把枫叶经霜喻理、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然而“经霜色愈浓”,因而“霜叶红于二月花”有种对世间事理的醒悟和鼓舞、激励人们的作用。
①
编辑课件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路绵长 山势高缓
白云飘浮 人家居住
喜爱枫林 难抑惊喜
点明原因 揭示中心
远景
近景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同时歌颂了枫叶不畏严寒的精神。
编辑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