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梵高学习教案.pptx

格式:pptx   大小:1,615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梵高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11/13 文件大小:1.5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梵高学习教案.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会计学
1
梵高
第一页,共15页。
1888年2月,已35岁的梵高从巴黎来到阿尔,来到这座法国南部小城寻找他的阳光,他的麦田,他的向日葵……这是梵高最具代表性的向日葵作品,现藏于伦敦国家(guójiā)画廊。
第1页/共15页
第二页,共15页。
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深深影响(yǐngxiǎng)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
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是年他才37岁。
第2页/共15页
第三页,共15页。
1889年, 凡·高的疯病又一次发作。在与高更的一次激烈争吵之后, 他割下自己一只耳朵, 并用(bìnɡ yònɡ)手帕包着送给一个***女。此后, 他被送人了圣雷米的疯人院。他在那儿共呆了一年零八天。其间, 他仍然勤奋作画, 完成了一百五十多幅油画和一百多幅素描。他此时的绘画。油画《星夜》便是他该时期的代表作。
第3页/共15页
第四页,共15页。
《麦田上的乌鸦(wūyā)》
第4页/共15页
第五页,共15页。
《麦田上的乌鸦》是梵高生命中的最后一幅画。乌云密布的沉沉蓝天,死死压住金黄色的麦田,一群凌乱低飞的乌鸦增加了压迫感、反抗感和不安(bù ān)感。画面流露出紧张和不详的预兆。就在第二天,他又来到这块麦田对着自己的心开了一枪。
是什么原因促使梵高结束了
短暂(duǎnzàn)的生命

第5页/共15页
第六页,共15页。
1861年 梵·高画了人生第一幅素描——《猫》,但在母亲的夸奖中顺手撕毁了。
1888年12月23日因精神失常,割下一只耳朵
1888年也是梵高的艺术颠峰,他经典***的大多数画作都产生于这一年:《向日葵》,《开花的果园》,《阿尔的吊桥》,《收获景象》,《夕阳和播种者》,《夜晚的咖啡馆》,《邮递员罗林》,《自画像》等等···
1889年,在梵高结束自己的前夕,他的弟弟第一次卖掉了他的画,他也被世界“发现”了。
1890年创作他最后的一幅油画《麦田上的乌鸦》。
1890年7月27日旧病复发,开枪***(zìshā),于29日清晨一时许,在提奥和加歇医生的守护下停止呼吸。
人物(rénwù)截选年表
第6页/共15页
第七页,共15页。
童年(tóngnián)
梵高出生在偏僻乡村的宗教家庭,从小接受的都是仁爱思想,并不富有和忧郁的童年造就了他孤独的性格孤僻内向的性格使得他在爱情上终生的不走运。
11岁时被送到外地一个寄宿学校时,梵高便开始有了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在学校里,梵高喜欢独自一人做事,同学视他为“小野兽”而对他避而远之。梵高其貌不扬,长相丑陋,秉性孤僻,处事怪异,急躁易怒。梵高的这种性格和气质,妨碍着他和人长久、友好地相处,难以与人们交流情感
除艺术(yìshù)之外,凡高得不到一丝人间的温暖,所以最终他毅然决然地自己结束了那短促而宝贵的生命。
第7页/共15页
第八页,共15页。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梵高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距他去世时只有八年。
一个人对于人生和世界有真正独特的感受,真正独创的思想和艺术,必定可望理解,可是也必定不容易被理解,,,忘我的探索人生真谛,在真理的险峰上越攀越高,,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 寻求普通的人间温暖而不可得
梵高之所以孤独是:“因为(yīn wèi)他感到有一条可怕的鸿沟,把他同一切传统分离开来,置于恒久的光荣之中
热衷(rè zhōnɡ)艺术
第8页/共15页
第九页,共15页。
梵高在女人身上并没有得到幸福,他一生都在没有回报的爱情和青楼之间痛苦徘徊。爱情上屡遭挫折,使他终生未娶。梵高外表丑陋,额头上布满了皱纹,走路时佝偻着背,活象一个小老头。客观 上,这么一副模样自然难以讨得女人的欢心。
梵高16岁时在伦敦,梵高对房东太太的女儿尤金妮亚一见钟情,可姑娘却用冷言冷语和讪笑回答他的追求,使款款深情的梵高初恋破灭,精神非常痛苦。
以后梵高又触动社会禁忌爱上表姐,她是一位较其年长且有孩子的寡妇,寡妇之父坚决不准其女与他接近。
后来梵高邂逅一怀孕后遭遗弃的***女。而泰奥给他写信说:“如果娶此***女为妻,我将不再与你亲近(qīnjìn)。”梵高心灵深处被打上深深的受辱烙印。
梵高迁居奥维尔后,结识加歇大夫之女玛格丽特,并爱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