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案例我是个“脏孩子”.doc

格式:doc   大小:14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案例我是个“脏孩子”.doc

上传人:天道酬勤 2021/11/14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案例我是个“脏孩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案例:我是个“脏孩子〞
  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老师一方面加强对扬扬小肌肉动作的训练,有意识地经常让她练****拿调羹舀各种物品;另一方面,当扬扬在进餐过程中又出现用手抓饭菜的行为时,不再大声在集体面前批评她,而改为走到扬扬身边轻轻地提醒,对她说:“扬扬,吃饭时不要急,你很能干的,也长大了,一定可以不用手而用调羹把饭菜舀起来。来,象老师这样把调羹轻轻插到饭菜里面,再拿平了舀起来,看,这样饭菜就不掉出来了吧……〞慢慢地,扬扬进餐的****惯有了明显改善,小朋友不再说她“脏〞,她和同伴的关系也有了良好的开展。
  吃饭时间到了,扬扬坐下来后又伸出手在碗里拨弄饭菜,老师看到后提醒她:“扬扬,不要用手抓饭菜。〞扬扬看了老师一眼,停了一下,一会儿又去动了,饭菜已经开始撒到了碗外面。老师不禁有点生气了,提高了声音说:“扬扬!叫你别这样弄饭菜,这样吃饭很脏的!〞小朋友听到了,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扬扬老是这样弄饭菜,扬扬这么脏的!〞扬扬听到大家都开始说她,头低下去,一声不响地继续吃饭。在吃饭过程中,还是有用手抓饭菜的行为。每一次老师都会皱着眉说:“扬扬,不要这样弄!〞“扬扬,你怎么这么脏的!〞
  接下来的好多天,扬扬显得比以前落寞了很多,老是一个人闷闷地活动,而吃饭的****惯也没有大的改善,还是时常用手去抓饭菜,甚至对老师的提醒也更置之不理了。
  于是老师特意和扬扬的家长进行了一次约谈。在和扬扬家长交流时,老师告诉了家长扬扬在进餐及一些生活****惯上的不良现象。妈妈听了,说扬扬在家吃饭也不太干净,家长也时常批评教育,但似乎效果不大。同时妈妈说道:“扬扬好似在班里有点不合群吧?她回来说,没有小朋友和她是好朋友,因为别人都说我吃饭很脏;我是个脏孩子,所以别人不和我好!〞老师听了立刻意识到了妈妈的言外之意——家长在为孩子被人说成“脏孩子〞而觉得委屈。老师也马上想到了扬扬这段时间的表现:她比以前更不合群,更不和老师亲近了!
  分析:扬扬在班里是个比拟特殊的孩子,尽管已经中班了,可还是比拟“自我中心〞,不太主动和同伴交往;而在一些行为****惯上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比方进餐,一直有用手玩弄饭菜的不良****惯。对此,老师在屡次提醒教育无果后,产生了急躁的情绪,对她行为的批评语言开始简单化,用了诸如“扬扬,你怎么总是这么脏!〞这样指向人而非理智地指向错误行为的话语。这种形式的批评语言使班里其他的孩子也跟着说扬扬:“你这么脏的!〞
  我们都知道,中班孩子开始对自己产生初步的自我评价,但这种评价常常是借助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进行的。因此,老师和集体屡次的反面评价使扬扬在心理上产生了:“我是个脏孩子〞这样的消极的自我评价。孩子有了这样消极的自我定位后,会觉得反正我是个脏孩子,我就是吃不好饭了;吃不好饭,老师和小朋友就不喜欢我了……这不仅使她没有产生改善自己不良行为的动力,反而使她对老师集体产生了排斥的心理,从而在集体中显得更加游离、不合群。
  可见,要想让批评收到应有的效果,批评者一定要保持理智,防止使用直接指向人的语言,这样的批评否认了人的能力,只会使被批评者产生无助的反响,而不能有效地让被批评者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了解怎样改善自己的行为。
  在认识到上述问题后,老师立即向家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