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从曹操墓看曹魏薄葬风潮.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曹操墓看曹魏薄葬风潮.doc

上传人:w8888u 2021/11/15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曹操墓看曹魏薄葬风潮.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曹操墓看曹魏薄葬风潮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 要:在秦汉帝王“厚葬”“事死如事生”观念的影响下,曹操作为乱世英雄却选择薄葬。曹操高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广为人知,并引领曹魏时期乃至魏晋时期的薄葬风潮。曹操生活中尚俭戒奢,死后丧葬从简。将考古发现与史籍所载结合起来,研究曹操在薄葬风潮中所起的引领作用,窥探薄葬风潮,意义在于丰富中国古代葬制、葬俗。薄葬作为曹魏时期兴起的丧葬方式,虽然之前已有薄葬思想,但作为制度大规模推行在中国历史上是首次。在特定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下产生的薄葬风潮为我们研究社会礼俗、丧葬观念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关键词:曹操墓;薄葬风潮;曹魏时期
  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就出现了薄葬思想,到两汉时多位皇帝也曾提倡,但薄葬从未形成风潮,相反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很长时间内厚葬作为丧葬制度的主流存在,积累了不少社会弊端,本文以曹操高陵为例进行探讨。曹操作为曹魏政权的实际开创者,作为一代枭雄,备受学界关注,其下令薄葬也第一次让相对于两汉厚葬而言的薄葬成为一个时代的制度存在并流行。曹操推行薄葬丰富了社会丧葬方式,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对研究我国历史时期社会****俗制度有重要意义。随着曹操墓与其他两汉时期诸侯王墓的发掘,考古资料逐渐丰富,有充足的论据可以进行对比例证,从实际文献中对社会丧葬礼俗的记载与墓葬形制出土遗物对照,真正做到考古成果与历史文献相对应。在东汉末年到三国魏晋时期,国家由繁盛走向衰落,由统一走向分裂,社会生产停滞,在此背景下往往会产生大变革、大动荡,由于战争被迫进行的民族融合,对社会****俗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薄葬风潮对我们探寻乱世中社会****俗变迁有重要参考作用,也是丰富中华文明内涵的重要一点。
  1 曹操墓形制、规格、随葬品皆显示为薄葬墓
  将与曹操同身份的墓葬与曹操墓进行对比,能够清晰地看出曹操墓薄葬的事实,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结合起来,真正使用“二重证据法”。安阳市西高穴二号墓①位于西高穴村,西依太行,北临漳河,南倚南岭,地势较高,距西门豹祠7000米。西高穴二号墓坐西朝东,未发现封土,平面呈甲字形,为多室砖室墓,墓道位于东侧,由墓道、木门、甬道、前后墓室及东、西四个侧室组成,总长60米。,,。墓门为砖抱双券拱形门,外券四角攒尖顶,青石铺地。
  发掘汉诸侯王墓50座,东汉有8座,其中晚期3座、中期3座、前期2座,从西高穴二号墓、山东济宁东汉墓、长沙砂子塘西汉墓、曲阜九龙山汉墓、河北定县北庄汉墓、河北淮阳北关一号汉墓、河北定县43号汉墓等的发掘报告对比来看,大多数两汉时期诸侯王墓都有地上封土,棺椁内以玉衣为葬具,多金属制品、玉制品,并且这些墓葬都有被盗掘的经历,曹操墓中模型明器数量少且简朴,随葬陶器都为素面,没有纹饰,不施彩绘。值得注意的是,在墓葬被盗扰严重的情况下,随葬品的多寡不是判断墓葬是否薄葬的决定因素,墓葬形制、地面建筑才是最直观与最明显的标准。
  曹操墓出土器物从数量上看不少,但多为陶器,一些玛瑙等饰品为日常服装中的配饰,与曹操身份相比,可以称为薄葬。将曹操墓和其他同等级诸侯王墓进行对比,比如彭城王、中山王等墓葬皆有封土,也有诸侯王凿山为墓,这也是封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并且诸侯王级别墓葬中多有玉衣片,表现其多用玉衣为葬具,在随葬品方面曹操墓中多陶器和军事用铁器,这些器物可看作是曹操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物品,而非专为陪葬所另新制的明器,这一点从出土石牌中的“常所用”即可得知。曹操墓中也有井、磨、仓、灶之类的模型明器,但皆素面,是当时丧葬器物组合的定制,并无不妥。反观其他诸侯王墓中多有精美漆木器,陶器也多绘有纹饰,车马器、装饰物等数量众多,葬具方面也成套出现,说明墓主人为自己准备了一套下葬用品,虽不一定属于厚葬,但绝不是薄葬,原因就在于地面上的封土堆。由于盗墓之风屡禁不止,地上有明显封土的墓葬几乎都被盗墓贼洗劫一空,经历朝历代的盗掘,有价值的金银玉器大都流失,只有陶器等价值不高的随葬品幸存,所以不能完全以随葬品数量的多少判断薄葬与否,一些墓葬被破坏的程度越高,可能其随葬物品的种类与奢侈程度越高。同时仅凭出土随葬器物的多少不能断言一个墓葬是厚葬或是薄葬。
  曹操明白治理国家需要的不只是没有战争的安定社会,更需要良好的社会风气,官员、皇室、贵族的表率作用是最能够影响人民的,所以曹操实行薄葬最明显的特征便是“不封不树”,不起坟丘,不大费周章,从而自上而下地做出改变。我们需要特别强调曹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