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1
文档名称: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分析.pdf

格式:pdf   页数:7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分析.pdf

上传人:ds6573 2016/7/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分析.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作者签名:羔2垄骘日期:皿年羔月且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作者签名聊雠P彬‘砂日期:竺堡年』月』日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分析摘要:型钢混凝土(SRC)异形柱框架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它不仅具有普通异形柱结构的优点,而且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较好的抗震性能。迄今为止,人们对该结构体系的研究还局限于单个异形柱和单个框架节点,对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整体框架的研究还较少。基于此,本文以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填充墙的布置和结构参数(混凝土等级、柱轴压比、梁柱线刚度比)的变化对该结构抗震的影响。本文参考2012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试验模型,利用SAP2000 通过改变填充墙的布置和改变混凝土等级、柱轴压比、梁柱线刚度比等结构参数,共建立了24个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将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如下结论: (1)合理的布置和添加填充墙有利于提高结构的刚度和抗震性能,但是不合理的布置和添加填充墙可能会导致结构刚度突变,对结构的抗震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2)随着混凝土等级的提高,结构的自振周期逐渐减小,周期比逐渐增大,在同一水平地震作用下,随着混凝土等级的不断提高, 结构的地震反应逐渐减小; (3)随着柱轴压比的增大,结构的自振周期逐渐增大,周期比逐渐增大,在同一水平地震作用下,柱轴压比越大,结构的地震反应越大;(4)-,随着线刚度比的增大,结构的自振周期逐渐增大,周期比逐渐增大但增幅较小,在同一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反应逐渐增大;,结构的地震反应逐渐减小。图42幅,表19个,参考文献62篇。关键词:SRC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分析;填充墙;混凝土等级;轴压比;梁柱线刚度比分类号:TU398+.9 Anti..seismicanalysis forsteelreinforeed concrete special-shaped column structure Abstract: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SRC)special—shaped column frame structure is a new l(ind of structural system,which hashi曲bearing capacity,excellent seismic performance,and simultaneously the advantages ofnormal special-shaped column ,researchers have only carried out lotsofexperimental studiesand theoreticalanalysis on thejoints of steelreinforced concrete special—shaped columns frame researches on the entire frame structure are not enough. Based onthis,thispaper investigated theinfluences ofinfillwalls’layout and structuralparameters(including ,pression ratio,stiffness ratioofbeam tocolumn)on theanti—apacity of the steelreinforced concrete special—shaped columnframe structure. Refering to the test models builded in Xi’an University of A